第149章 给唐王效力(1 / 2)

“你还有经常偷渡的朋友?”

李世民站在一边,黑着脸看向李晟。

这小子是在明目张胆地挑衅自己这个大唐皇帝啊。

李晟并没有注意到老爹的脸色,闻言点点头道:“老廖他们那些色目人要做生意,都是这么偷渡的。”

廖木尔是前隋就留下的。

为了做生意,肯定得频繁的出入国境。

偷渡这种操作,很是平常。

毕竟,大唐刚刚建立,边境的防备并不完整。

前隋留下的边防线,早已千疮百孔。

根本发挥不出什么作用。

“原来是那小子。”

李世民闻言,眼神一眯,语气有些冷冽。

没想到那个色目小子,竟然还干偷渡行当?

看来,即便百万册书印出来,这长安户籍要不要给他,还是得再重新考虑一下了。

远在长安城外,正在兴奋的印刷书籍的廖木尔,没来由打了个喷嚏。

旁边一个瘦弱的金发小娘见状,赶紧递过来手帕。

廖木尔哂笑一声,结过手帕的手,在对方的手背上轻轻一划。

金发小娘猝然收回手指,娇羞的低下头。的

“额……”

李晟看到老爹脸色不好,尴尬地挠挠头道:“也算不上偷渡,顶多是乘着官府不注意,偷偷出境而已。”

你们胆子这么大,就不怕被官府抓住吗?”

李世民嘴角一抽,这欲盖拟彰的解释,还不如不解释呢。

从隋末以来,不少百姓离开唐境,进入草原躲避战乱。

大唐建立以来,百姓迁徙草原者源源不绝。

人口对于一个农业国而言,乃是国本。

百姓流离,不仅动摇大唐国本。

更重要的是会加强突厥的实力。

所以朝廷才必须下令,全面封,锁边境,抓捕逃,脱的流民,遣返归乡。为了吸引流民回乡,朝廷甚至还给免费发放口粮、种子,提供耕牛、农具,乃至于免除税负。

可以说,朝廷能做的都做了,已然是仁至义尽。

在这番政策之下,不少流落草原的百姓开始返乡。武德元年以后,大唐的人口的开始逐渐恢复起来。

但是贞观元年,不少地方出现了灾情,冰霜、旱灾、洪涝不绝。

再加上突厥入侵,裹挟了不少百姓离开。

这让李世民十分愤怒。

所以才全面下令,封,锁边境。

禁止流民离开。

也正因此,当听到李晟竟然有朋友可以随意离开唐境的时候,这位大唐皇帝陛下才会如此的愤怒。

“这有什么好怕的。”

李晟一脸无所谓道:“大唐边境那么长,

总不可能全都有人盯着。只要坚持不懈、功夫不负有心人,总是能找到漏洞。”

闻言,李世民的脸更黑了。

正要开口训斥。

却被长孙皇后扯扯衣角,给拦住了。

长孙皇后面色如常,如同闲聊一般,笑着问道:“照这么说,像你们这样的偷渡百姓,应该是不少吧?”

孰料,李晟却直接摇摇头。“听老廖他们说,这两年偷渡外境的百姓越来越少了,从草原跑回来的百姓倒是蛮多的。”

“哦?”

李世民闻言,眉头微微扬起:“为什么呢?”

“这还用说?”

李晟耸耸肩膀:“肯定是在塞外混不下去了呗,这几年咱们大唐境内有灾情,难道草原就没灾情了吗?”

“这倒也是。”

李世民点点头。

就比如今年河东道旱灾,伴随而至的则是草原大雪。

旱灾虽然眼中,但好歹还有朝廷救济。

草原大雪来了,谁会管你死活。

农耕社会的抗灾能力虽然低,但总比游牧民族的抗灾能力更强。

“要我说,这边境的禁令,早就该取消了。”

李晟说道:“之前百姓出国门讨生活,为了国家安危禁止出行也算是有道理。如今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政策却不跟上,良策也变

成了坏政。”

“坏政?”

李世民闻言一愣,皱眉道:“怎么会是坏政?如今突厥虎视眈眈,即便百姓们已经开始回流,但若是彻底放开边境,难道就不怕突厥乘机出兵,骚扰边境吗?”

“孩子,你爹所言未尝没有道理。”

长孙皇后在旁点点头,很是认可丈夫的观点。

朝廷政策,宁可紧一些,也不能松下去。

否则地方就会更加松懈,乃至于糜烂不堪,无法收拾。

“爹 ,你误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