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长卿自然不会同意李忘忧跑去松州。
那种战争场面,对于她而言,当然离得越远越好。
她敬重那些保家卫国的军人,更明白什么岁月静好,皆是有人在负重前行这种道理。
但明白归明白,却不代表她愿意自己的男人,也跑去战场之上冒险。
这也是人之常情。
何况此事原本就与他们无关,她更不会同意,李忘忧仅仅因为好奇,就跑到那箭矢乱飞的战场上去。
李忘忧也清楚她的心思,讪笑着默默鼻子,不再多说什么,一行人继续上路,骑着马慢悠悠向着益州而去。
李忘忧骑在马背上,心中却在盘算松州之事。
他倒没有琢磨偷偷溜去松州,毕竟吐谷浑即便犯边,想来也只是小打小闹。
连史书都懒得记载,可见并非什么大事。
等他千辛万苦跑去五百里外的松州,说不定吐谷浑都退走了。
何况带着苏长卿三人,他也不可能那么不负责任,丢下三女,自己偷跑去松州,就为满足一下好奇心。
他刚才有那种想法,也纯属是一时的心血来潮罢了。
被美女上司那么一瞪,这货的“妻管严”症状发作,去松州旁观古代战场的念头,早就被抛之脑后了。
李忘忧只是因为松州,想到了贞观十二年
的松州之战,想到了大唐的强敌吐蕃。
后世的教科书中,都将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当成唐蕃友好的象征,大肆赞扬。
其实李忘忧却知道,这根本就是在扯淡。
且不说这般靠女人和亲维护的“友谊”,是何等脆弱与不靠谱,甚至是屈辱。
在李忘忧看来,和亲一事,简直就是李二的人生污点。
更不如大明朝那“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来的有血性。
文成公主下嫁到吐蕃,带去了蔬菜、谷物种子,精美的手工艺品以及大唐先进的生产技术等,但吐蕃人却丝毫不认为那是友谊,而将其当成唐人对吐蕃的敬畏。
至于文成公主,也并不受松赞干布喜爱。
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时,已经有了一名尼泊尔尺尊公主为妻,并且相当受宠。
所谓为迎娶文成公主而修建的红宫,也就是后世的布达拉宫,压根就是为了尺尊公主而修建。
这也相当好分辨真伪,若是为缓解文成公主思乡之情,而修建的宫殿,其建筑风格就不会是尼婆罗风格宫殿,而应是大唐风格的宫殿。
后世布达拉宫什么模样,李忘忧自然心知肚明。
说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为了迎娶文成公
主而修建,纯属睁着眼睛说瞎话。
《西藏王统记》中记载,文成公主入藏多年,无子无宠,地位平庸,平日如丫鬟一般侍候松赞干布的饮食起居。
九年后,松赞干布死去,文成公主守寡三十一年……这便是文成公主的真实遭遇。
李忘忧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若是那位吐蕃大相禄东赞干出使大唐求亲,李忘忧甚至都开始琢磨,要不要直接将这货给弄死算了。
灭掉吐蕃!
这个念头如同野火一般,猛地在李忘忧的心中燃烧了起来,久久不灭。
他甚至都有冲动,直接扭头回长安城,找到李二与房玄龄、杜如晦、程咬金等人,好好谋划一番此事。
李忘忧觉得,用个十年时间进行准备,应当足够让大唐积累力量,一举覆灭吐蕃,将其纳入大唐的版图之中。
穿越到大唐后,一直混吃等死,逍遥自在的李忘忧,头一回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
大唐与吐蕃之间,互相缠斗了百年时间,史书中记载的战斗,就发生了一百九十多次。
但强悍如大唐,却始终无法奈何吐蕃,更无力将吐蕃纳入版图。
究其原因,除了吐蕃兵强马壮外,更主要的原因便是地理问
题。
众所周知,青藏高原由于高原反应,冷兵器时代,即便是大唐铁骑,上到高原后依旧对高原反应无可奈何。
尤其唐时还不明白高原反应是何原因,只知道这是一种病,称之为“瘴病”或“瘴气症”,也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
另外便是在大唐,棉花并未大规模种植与运用。
士卒缺乏良好的御寒手段,而高原地区的低气温与后勤补给困难,都限制了唐军铁骑进攻吐蕃。
李忘忧想来,高原反应倒是不难克服,进入海拔三千米以上高原时,50到75的人,都会出现高原反应,但经过三到十天的适应后,高原反应症状都会逐渐消失。
加上红景天这种中药,能有效克服高原反应,所以克服高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