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大唐驿道(1 / 2)

长安城的粮仓,修建在城北的东渭桥码头附近。偌大的长安仓,占地近千亩,规模甚是浩大。

漕粮从渭水上运来长安后,就近便运往附近的长安仓储存。这里的存粮,不仅需要供给长安城上百万的百姓需求,还要运往整个关内道以及陇右等区域。

在整个华夏历史上,运粮都是一个最让人头痛的问题。受限于交通工具的限制,往往运输一百石粮食,路上人吃马嚼,最后运到目的地的粮食最多只有七八成。

而且运输距离约远,这损耗也就越大。

比如这次从长安城运粮去银州,八百里路程,正常情况下,需要在路上走十天左右。

一千石粮食,需要征发一百多名丁户,十天时间这一百多人就要吃掉五十来石粮食,再加上牛的消耗,只多不少。

运到银州后一千石粮食大概会消耗掉两成左右。

这属于路途比较近的短途运输,如果要从长安运粮去陇右或者更远的地方,光是路程便是一两个月时间,那路途上的消耗就更恐怖了。

定周村这次征发徭役,运粮去银州,最后只要能够在银州的仓库缴纳够八百石粮食,便算是完成任务了。

多出来的那一百石粮食,那是他们返程时候的口

粮。

三十多辆四轮马车排出浩浩荡荡的长龙,在路上行人们诧异的目光下直抵东渭桥长安仓。

老村正拿出长安县出具的凭条,交给长安仓的胥吏,确认他们是这次运粮的丁户后,便开始安排给他们放粮。

这凭条长安仓要盖戳印,抵达银州后交付了粮食对方也要在上面盖上确认收粮的戳印,最后拿着这凭条去长安县交接,便证明他们完成了今年的徭役任务。

长安仓的胥吏见李忘忧他们,只赶来了三十多辆古怪的四轮马车,便一脸疑惑:“钱村正,你们这次要运粮一千石,为何才来了这些车辆,还都是马车?县里没有给你们准备牛车吗?”

老村正一脸笑容:“不碍事,不碍事,能装得下,我们这马车够大。”

胥吏一脸古怪,不过这事不归他管,他只需要按凭条出仓足够的粮食便是了,至于定周村如何运走,与他无关。

检查过凭条无误,骑缝、暗计、戳印都正确,胥吏便招呼长安仓内的力工开始搬运粮食装车。

让长安仓内的众人大跌眼镜,这些马车居然每辆都装了三十石粮食,将马车垒得满满当当。

“这么多粮食,怕不是要累死这些挽马?这马可是县里的,要是死了

,你们可是要赔的。”胥吏好心提醒道。

他在这长安仓做了多年胥吏,还从未见过什么车一次能装如此多的粮食。即便是牛车,一次也不过运个十石粮食就顶天了。三十石粮食一车,简直是疯了!

老村正只是笑笑,也不接话。

等三十多辆四轮马车全部装载完毕,他四下检查确认粮食都捆绑结实了,蹬上了马车,意气风发大手一挥:“出发!”

长安仓的胥吏和力工们全部伸长了脖子准备看笑话,这么重的马车,怕是累死那些挽马也拖不动吧?

别说是四匹挽马,就是换成四头犍牛也不行。

但当三十多辆四轮马车全部缓缓启动,向长安仓外驶去时,胥吏和长安仓的力工们的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这马车,真的拉着三十石粮食跑起来了!

四轮马车车队驶上驿道,向北方银州方向而去。

李忘忧这还是第一次在大唐出远门,即便是身体前主人,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户县和长安,更不用说他这来自一千多年前的现代人了。

牛武驾驭马车走在车队中间,李忘忧坐在一旁,好奇的东张西望。

一千多年前的大唐,陕北平原还不是后世那种黄土高坡,植被与自然环境保存的相当良好。

李忘忧很快发现,自从简易版的四轮马车驶上驿道后,居然没有之前那么颠簸了。

这批四轮马车,根本没有任何减震设备,李忘忧为了屁股不受罪,还专门从家中带来了一张熊皮垫屁股。

熊皮就是当初在太白山,抓伤了牛勇的那头黑熊。

黑熊被牛武杀死后被抽筋扒皮,李忘忧救下牛勇后,兄弟二人便将这张黑熊皮鞣制好后送给自家郎君。

不过即便有这张厚实的熊皮当坐垫减震,李忘忧坐这四轮马车,仅仅从定周村到长安仓这近百里路程,就被颠了个七晕八素,苦不堪言。

大唐的道路,又不是后世那种水泥柏油马路,那种土路的颠簸程度,可想而知。

一想到要在如此颠簸的道路上来回跑上五六天时间,李忘忧的脸都白了。

户县李氏,老子和你们没完!

被李氏害得自己千里奔波,受这份罪,李忘忧恨得牙痒痒。

但没想到,四轮马车在长安仓装满粮食走上驿道后,居然平稳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