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江东平复之庐江归降(2 / 2)

情了,哪里还会出现什么意外。

至于丁奉,留赞,以及被诸葛孔明下令以公爵之礼厚葬的张承。

那是一个王朝最后的倔强,若是一个王朝没有这种人物,那才是真正可悲的。

之后诸葛孔明亲自坐镇建业,安抚孙氏众人,同时以孙亮的名义颁布檄文,传播各地,告诉江东之人孙亮已经投降。

最为正统的一方孙家一族在这里宣布投降了大汉。

同时诸葛孔明亲自写了一封书信,让江东老臣滕胤带着前往了庐江,那里有他的侄子诸葛

恪。

对于这个侄子,诸葛孔明丝毫没有担心,除了他们都是诸葛家族之人以外,其实他们之前还有别样的缘分。

诸葛恪,差一点点就要管诸葛孔明叫一声爹,只不过最后诸葛瑾的选择不同罢了。

当初诸葛亮膝下无子,而诸葛瑾却是已经生了长子诸葛恪与次子诸葛乔,还有幼子诸葛融。

所有人都觉得诸葛乔的品行要比诸葛恪的更好,而当时年纪尚小的诸葛恪也还未曾展现出多么过人的实力。

因此很多人建议将诸葛恪送到诸葛孔明的麾下,而将诸葛乔留在身边。

但是因为诸葛恪乃是长子,虽然容貌不妥,但终归占着嫡长子的身份,这才被诸葛瑾留下了。

而诸葛乔现在不单单是诸葛孔明名正言顺的嫡长子,也是汉室朝廷的吏部尚书,朝廷重臣。

不过即便如此,诸葛恪这些年和诸葛亮这一脉的关系也没有断了,很多人都觉得诸葛恪性格过于极端,恐怕日后会有大祸,所以诸葛恪也一直和诸葛孔明以及诸葛乔有书信来往。

包括诸葛乔的儿子诸葛攀虽然已经是大汉的翊军将军兼任中护军,但是一直管诸葛恪叫伯父,算得上是联系着双方,同时这个孩子也颇得诸葛恪的喜欢。

这些关系在身上,加上诸葛恪本身也不是一个十足十的忠诚之人,他在关键时刻拥立了孙和,而不是回到建业拥护孙亮,也代表着这一个争权本就会是以悲剧收场。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毫无意外的诸葛恪在看到老臣滕胤之后,虽然面容不喜,虽然没有言语,但是两个人都知道这件事情的结局如何。

“老大人,此行之后是回转建业,还是。”

诸葛恪最后还是主动说话,不过他直接将投降说降之事给

绕开了,转而问起了滕胤后面的计划。

不过当滕胤的回答说出来之后,诸葛恪就更加的沉默不言了。

“老臣已经向丞相请令了,从庐江离开之后,老夫也不想再去江东了,此时那寮口尚缺少一名主簿,老臣已经自请前去了。”

滕胤说完之后还轻声笑了笑,最后从怀中将早已经准备好的书信文书等物交给了诸葛恪。

“庐江之地稍后就会有人前来接收,将军威望深重,这段时间莫要让什么流寇坏了本郡的百姓,更不要掉以轻心让什么人哄骗了。

多余的事情老夫就不说了,毕竟老夫对这军旅之事也并不知晓,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如此了。”

滕胤说完之后,似乎感觉到了不舒服,直接朝着诸葛恪躬身行了一礼,然后紧咬着嘴唇直接离开了这诸葛恪的府邸之中。

之后诸葛恪亲自改弦易辙,将属于江东吴国孙字大旗落下,转而升起来了属于汉室的汉字大旗,还有他诸葛恪的诸葛大旗。

宣布着这庐江大军,这庐江郡送到了汉室的手中。

此时江东唯有寮口施绩与濡须口的吕据锺离牧两地还未曾说过投降之事。

不过濡须口的吕据此时所有的粮草供应之事已经全部由建业的诸葛孔明负责,对于这一点所有人也都是心知肚明了。

吕据之所以不松口只是因为其父亲吕范乃是江东老臣,江东大司马,他不想有辱先人罢了。

他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

但是相比较于吕据的不发一言,那寮口的施绩却是在得知庐江投降之后第一时间将所有诸葛恪麾下的士卒将校全部驱除。

表达出来了对诸葛恪的不屑不说,更是自动的断绝了和庐江的所有联系。

这一刻的施绩,成为了一个真真正正的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