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清晨,武国边境秋月镇的街道上已渐渐热闹起来。
商贩们挑着担子摆摊,妇女们提着竹篮互相问候,稚童们追逐嬉戏,街边小巷中传来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空气中弥漫着刚蒸出的米糕和豆浆的香味。
李霁月一身朴素的灰布衣衫,带着几个士兵,提着几个装满大米的小布袋,挨家挨户地派发着粮食。
尽管她的衣衫与镇上普通的居民别无二致,但那笔直的背脊与挺拔的姿态却透露出她与寻常百姓的不同。
镇上的人已渐渐熟悉了这位看起来年纪轻轻,却异常能干的姑娘。
她总是在大家生活困难的时候带着仆人帮忙,平时会帮着挑水、修房子,甚至偶尔会教村里的孩子们识字。
再加上手下那群个个身手不凡的仆人们,现在镇子上的老少都对她心生敬意。
“李姑娘,早啊!”街头的一位老婆婆笑眯眯地跟她打着招呼,满脸皱纹如同秋日的菊花,慈祥而温暖。
“早啊,刘婆婆。这两天您家里还够吃吗?要是有缺的,尽管跟我说。”李霁月走上前,弯腰将手中的米袋递给婆婆。
“哎呀,这怎么好意思!你看你这孩子,这段时间一直帮着我们镇上的穷苦人,自己还这么年轻,不如早点成个家,找个好人家嫁了,也省得这么辛苦。”刘婆婆接过米袋,脸上的笑意更浓了,语气中满是感激。
“婆婆您说笑了,我哪有这个福气……不过,只要乡亲们能过上好日子,我就心满意足了。”李霁月微微一笑,眼中掠过一丝感慨。
“好孩子,好孩子。你这样的好姑娘,肯定会遇上个好人的。”刘婆婆笑着点头,随后语重心长地说道。
“借婆婆吉言。”李霁月点头,轻声应道,转身继续派发米袋。
“小姐,咱们这样发米,是不是有点太显眼了?要是被其他人的人盯上了……”旁边的士兵赵峰忍不住低声说道。
“无妨。我们现在做的事,光明正大,没什么好隐瞒的。何况,镇上的人早就认得我们了。有心人若真要找到我们,也不会靠这些发米的事。”李霁月淡然一笑。
赵峰点了点头,虽然心中仍有担忧,但对李霁月的话,他向来不多置喙。
眼前的小姐,比所有人都坚强、聪明,也比所有人都更知道自己的处境。
“李姑娘,今天又出来给大家派米呢?这阵子可真是辛苦你们了!”正当两人说话间,远处一个干瘦的老汉颤巍巍地走了过来,脸上满是笑容。
“李大叔,您来得正好。这是今天带来的米,您拿回去,够吃上几天的。”李霁月笑着回应,从士兵手里接过一个米袋递给老汉。
“哎哟,姑娘你可真是我们镇子的福星啊!以前哪有人像你们这样帮衬我们这些穷苦人呐。”老汉双手接过米袋,连连点头。
“李姑娘,吃了没?”巷子另一头,一位中年汉子挑着担子经过,看到李霁月,特意停下脚步问道。
“刚吃过。赵大哥,挑着这么重的担子,可别累坏了。要是有事,尽管叫我们。”李霁月笑着点头。
“哪儿能呢!有你们这帮能人守着,咱们镇上可太太平了。”汉子哈哈一笑,憨厚的笑容让人不禁心生好感。
说完,李霁月又继续将剩下的几袋大米派发给了镇上其他几户人家。
等米袋子全都派发完了,李霁月抬手拭去额角的汗水,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
她微微抬头,目光扫过整个小镇的街道,心中感慨万千。
若是以前,她哪里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以这样的方式重新融入百姓之中?
她的手掌在衣袖中握紧,那一瞬间,她的目光变得凌厉,但随即又恢复了平静。
“只要能拉拢到民心,总有一天……”她低声自语。
“小姐,咱们接下来怎么办?”赵峰看她目光深远,不禁问道。
“回去。这些日子我们已经派发了不少粮食,现在该做的,是教大家如何种出更多的粮食。”李霁月淡淡地说道,声音中带着几分笃定。
赵峰点了点头,转身招呼士兵们撤离。
这一刻,他们并不知道,在他们不远的朝廷之中,围绕着李霁月的争斗,已经悄然拉开了帷幕……
李言初今天破天荒地起了个大早,连手机闹钟都还没响。
他伸手从床头柜上摸过手机看了眼时间,居然才六点出头。
平时这个点儿,自己还正和周公下棋呢,怎么今天一骨碌就醒了?
揉了揉乱糟糟的头发,李言初坐起身来,盯着窗外明媚的阳光,心里总是有种莫名的烦躁感,像是有什么事情悬而未决,又像是有什么潜在的危机即将降临。
“奇了怪了。难不成是昨晚吃多了?还是最近身体不太行?或者说……跟李霁月那边有关系?”他喃喃自语。
想到这里,他猛然打了个冷颤。自己是没什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