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1章:遇难国【六】(2 / 3)

烽·烟 白石头 2478 字 2个月前

。护第一分部的北洋军之所以收拢撤退,其实就是为了给吴佩孚空出位置屯兵作战。

护第一分部紧邻护第二分部,可以说这两个地方是朝发夕

至都不为过,吴佩孚驻兵于此,对袁祖铭无论是战、是困都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也是因为如此,马继增只要能够在吴佩孚兵驻护第一分部的时候,对袁祖铭部展开攻击,骚扰袁祖铭令其无法在吴佩孚进兵驻兵的时候对其进行打击,待到吴佩孚驻兵结束,部署完备后,那么他们两个在兵合一处,绝对有信心能够吃掉袁祖铭的这一部护。

不过,吴佩孚这一次虽然猜对了,确实是战局有所改变,但是那一阵阵的枪炮声却不单单只是源于此处的,因为就在吴佩孚进兵的同时,他的后方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当然了,这里所指的吴佩孚的后方肯定不是曹锟所在的那个地方,而是吴佩孚进军路线的前半程铁路左翼发生的战斗。

而这一场的战斗虽然尚不得而知到底是哪一位对北洋军展开的进攻,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绝不是无的放矢的一战,而且谁也没想到这一章到最后竟然会左右了护与北洋军的战局!

不过那都是后话,眼前吴佩孚快速进军,兵驻护第一分部,马继增部三个团也收整完毕,两者此时已经对袁祖铭形成了合围之势,护袁祖铭部,危急!

袁祖铭现在驻军防守的地方,也属于护第一分部境内。所以袁祖铭还未布置好阵地就遭到了吴佩孚前部的攻击,当然了,吴佩孚的前部部队只不过就是一个连的骑兵而已,一个连的兵力本就不多,再加上是山地,骑兵也无法发挥他们的机动优势,所以只是刚刚一接火,吴佩孚部的骑兵就暂时的撤退了。

《孙子兵法》有云,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翻译过来就是说:以前善于用兵作战的人,总是首先创造自己不可战胜的条件,并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使自己不被战胜,其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敌人能否被战胜,在于敌人是否给我们以可乘之机。所以,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够使自己不被战胜,而不能使敌人一定会被我军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却不能强求。

吴佩孚此时正是如兵法中所讲的那样,他将自己定位在了“不可胜”而后却没有“待敌之可胜”,而是将袁祖铭部定义在了“必败”的位置上,不能说吴佩孚这么做这样的定位袁祖铭部不对,只能说是吴佩孚过于自信了,还未交手就将敌人定位到了“必败”的位置上,这样说起来虽然对自身军队的士气有所提升,而且也使得自己的军队能够在作战的时候拼死向前。

按道理说吴佩孚的这一旅,就等于两个旅啊,但是介于马继增部的三个团兵力尚不足以合成一个旅的编制,但是从实际意义

上来说,其实吴佩孚部第六混成旅再加上马继增部三个团,实际上来比之两个满编旅还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当然了,如果马继增部真的因为这一片悬挂雷而暂停了进攻,或者是暂时的撤出了攻击尚且还好,可是令袁祖铭没想到的是,他这一片悬挂雷区的布置,非但没有阻拦住马继增部的进攻,却还使得他找到了马继增部的疯狂攻击!在那一片手榴弹悬挂雷区炸响之后,北洋军震天的喊杀声顿时超过了刚刚的惊呼,而起那声音距离他的阵地越来越近了!

因为之前袁祖铭为了抵御吴佩孚的部队,所以将重武器都调到了他所在的位置上,他的后方阵地并没有什么重武器,所以很难抵御住北洋军的猛攻,短短的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原本袁祖铭所依仗的部署防御,竟然被三面打开了缺口,他的核心阵地此时也被吴佩孚部冲击的,只有二百米的距离了,跨过这二百米,袁祖铭的阵地就彻底崩溃。

说到这,有一点要说明一下,那就是一个混成旅的兵力到底是多少,其实说起来,一个整编的混成旅大概应该是三到五个团左右的兵力组成,由步兵、警卫、骑兵、炮兵、侦查、卫戍等兵种组成,但是实际上混成旅的主要战力还是由步兵组成的,当然了,一个满编的混成旅应该是四千人左右,可是因为现在的情况特殊,而且各部将军也都是各自为战的,虽然看起来是一个混成旅的编制,但是有可能这一个旅的兵力最多的甚至达到了一万五千多人,就拿吴佩孚的第六混成旅来说吧,他这一个旅就有足足一万人!

而马继增部的三个团那,实际意义上来讲,如果再加上骑兵大队炮兵大队以及警卫的话,也能够凑成一个满编的混成旅了,所以吴佩孚才说,均衡下来两个旅的兵力,还拿不下袁祖铭一个旅的兵力,那就是在太说不过去了。

这一战,护袁祖铭部,溃败!袁祖铭率领阵地残余部队,趁着夜色逃离,此处之阵地,被吴佩孚一天之内全部占领!

这一战,护袁祖铭一败涂地,不单单死伤惨重,而且很多重型武器还都遗落在了阵地上,袁祖铭部大败借月色遁走,藏身在之前阵地不远处的一处山坳里,等候集合残部,而他之前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