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拒之门外(1 / 2)

烽·烟 白石头 1604 字 1个月前

蔡锷这一边的,没有人知道,甚至就是同为护的其他几部军队也无人知晓,但是说起来,这一次的确实凶险异常,若非是后来力挽狂澜,恐怕这真的有可能就要进一步的成为兵变了。

如果蔡锷这一部护兵变的话,那么其他几路肯定也是作鸟兽散,如果那样的话,这护也就算是瓦解了,那讨袁的大义之举,自然而然也就不复存在了,如果真是那样的话,这个国家恐怕要面临的就是无法预计的灾难了!

北,京,袁世凯官邸,虽然此时袁世凯再一次接到了战报,说田成良驻守的晃州丢失,田成良身死,但是介于其尚有岳彪率军退守蜈蚣关,所以由此来看,晃州之战尚未结束,而且也算不得晃州彻底兵败。所以由此对比之前叙府城的战报,袁世凯还是感觉不错的,至少这一次没有像上一次一样,一败涂地。这也许就是说明了,其实北洋军还是非常有实力的,而护之所以三战连捷,全是因为一鼓作气的气势,只要他们遇到了挫折,那么这股士气一散,这护也就该冰消瓦解了。

照理说,这样的情况下,袁世凯应该高兴才对啊,可是此时的他竟然还是满面的愁容,而且比之昔时更为严重,这到底是因为什么那?原来是二十一条的问题,开始发酵了。都知道,袁世凯称帝之前,与日本签订了二十一条条约,这样一来,日本人才会选择在国际上支持袁世凯同时也参与到中国的内政中来,用日本的驻军来压迫其所在地的北洋军,使得他们不敢轻易的反对袁世凯,同时也让他们不敢轻易的动兵讨袁。之所以在最开始的时候,讨袁的只有蔡锷的护一路,而其他的各省将军,多是通电、声援,其实这与日军的驻扎也是有着分不开的关

系的。

袁世凯一直都知道,这个二十一条的问题,以及日本人对自己的支持,这都绝不是免费的,这与这个费用吗,自然就是二十一条了,不过那个时候袁世凯一心称帝,所以对于二十一条的问题也就暂时性的选择了忽略,而日本在那个时候,虽然知道袁世凯并没有执行二十一条,但是介于国际压力也不敢轻易催促可是现在的情况不同。

护兵分三路举兵讨袁,而且三战三捷,这不单单是对前线司令大帅曹锟的一种压力,同时也给了袁世凯这个洪宪政、权狠狠的一个耳光,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那些原本观望的将军们,有了假如护的打算,这样一来的话,对袁世凯,就是非常不利的了,同时,也正是因为如此,给了日本人机会,使得他们有机会合理的会面袁世凯,然后以帮助其打击护作为交换的条件。

迫使其执行二十一条条约,面对这样的情况,袁世凯又如何能够不愁那?其实这是一个选择题,而且这个选择题是单选的,且答案只有两个,其一,就是袁世凯即刻宣布之前的称帝电文作废,恢复国体,而后向天下人致歉,这样一来的话,他还是他的大总统,至少短时间内他是无法“引咎辞职”的,然后护就此罢兵,他给予蔡锷及护一定的补偿、抚恤,同时向护表彰其行为,证明护之举动,乃是护国之义举,这样一来的话,不但战事平复,而且袁世凯还能在天下老百姓的眼里买一个好,同时段祺瑞、冯国璋这样的北洋重臣,也会回到他的身边,与他同仇敌忾,以对付日本人的压迫威胁。

而第二个选择正好与此相反,那就是袁世凯即刻于日本人协商,要求日本人即刻出兵,打击护,同时他会命令曹锟部即刻撤出战

场,然后原地驻扎,将战场交给日本军人,这样一的话,相比之下,护是根本无法抵挡日本军人的攻击的,而留曹锟及其部下原地驻扎也是为了监视日本军队,这样一来,前有护的誓死抵抗,后有曹锟八万余人的监视,日本军人即便是击溃了护后,也不敢有什么僭越行为,毕竟那曹锟手下的八万北洋军也不是吃素的。

当了那个时候,假如战事平复,而日本军人却不肯撤出的话,那袁世凯也能够调动曹锟部迫使日本军人撤离,所以这不会存在日本军人滞留而后为祸的情况。但是这样一来的话,那么袁世凯就要立刻且严格的执行二十一条条约,或者说,是执行多次修改之后,尽最大努力挽回损失的“民四条约”。

这就是一道单选题,因为这两个答案是完全相悖的,其实看起来,袁世凯应该知道自己如何选择,但是没有办法,这就是对于权力的痴迷吧,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袁世凯竟然做出了一个诡异的决定。

一道单选题,袁世凯没有做出自己的选择,反而采取了一个双向的态度,那就是不作为,这样的不作为其实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不作为,而是一种双向手段,可也正是因为他的双向手段,给自己带来了困扰。

坂西利八郎作为袁世凯的私人顾问,他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代表日军方面来同袁世凯磋商了,但是每一次他得到的答案都是含糊其辞的,袁世凯只说自己现在全部精力都在护的问题上,对于日军的民四条约,他是想要执行的,但是现在的请况下不允许他执行,他的借口很简单,那就是民四条约上的属地现在都已经相继的宣布“独、立”了,已经不听从他的命令了,所以自己对此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