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见对方漫不经心的从后门走了进来。
两人掀帘对视,同时一愣。
“怎么了老板,有何急事找我?”
酒楼老板看他一边穿外衫,一边慢吞吞的走进屋内,一副朽木难雕的样子,不由得翻了个白眼,也不跟他多废话,伸手点了点桌子上的书信。
“冀州的程老板来过信,他说西边的蛮人又来袭扰边境了,周国的将士正在浴血奋战,估计也撑不了多久便会打到冀州,你现在就速速出发,早去早回免得迟则生变。”
楚九鸣拿起桌子上的书信,这几年为老板忙前跑后倒也识得些字,读个书信却也难不倒他。
他大概扫了一眼内容,眉头一皱,“老板啊,这从冀州到京城的书信起码要三日之久,我就算现在走,到那边事情也已经过去五六日了,还来得及吗?”
“应该来得及,怎么说周国在居海关也部有两万甲士呢,就算两万个馒头也够那些蛮子啃上几天不是?别废话了,你现在便快些启程,切勿耽搁了。”
“老板,这么危险的事……”
“无需多言!我还不晓得你,等你回来,好处定比之前的还要多。”
听到这话,楚九鸣眼睛一亮,这么多年了,老板每次有远货都会让他去取,正是看重他能说会道还懂得耍机灵的本事,毕竟兵荒马乱的年代,谁能确保路上不会遇到什么意外呢?
“嘿嘿,还是老板您最了解我,那我这就去收拾收拾准备出发?”
“不必收拾,车马与钱粮我已叫李伙计准备妥当,就停放在后门,你出了门便可上路。”
“得嘞!”
楚九鸣是佩服老板的,虽说人是抠了点儿,但试问哪个老板不爱财呢?
可要说办事效率,那还真没得比,这马车一看就是硬木加厚过的,车厢里除了进货用的银两外,还多放了一小袋用于他路上打点和食宿,这也间接说明了此次进货任务的艰难程度,怕是搞不好还会丢掉小命儿。
“小宁子,这次出发路上定是凶险的,你可要万分小心呐。”
楚九鸣接过李伙计手中的缰绳,提足登上马车,又回头望了他一眼,“放心吧,等老子这趟回来请你吃酒,驾!”
李伙计张张嘴,原本还想再说些什么,奈何马车已经飞速驶离,转眼便消失在了街巷拐角。
楚九鸣自诩还是比较了解这位小兄弟的,李元成,周国文州人,他比自己晚来几个月,是老板远房亲戚家的孩子,这几年兵荒马乱的,他亲眼目睹了爹娘为了保护他而惨死在蛮人的铁蹄下,而这也成了他如今的心理阴影,每每同楚九鸣吃酒到伶仃大醉时,都会痛心疾首地咒骂蛮人千百遍,楚九鸣看得同龄人可怜,便将自己的小屋让与他住,自己则住了他的马棚,这一点也恰好说明酒楼老板的一视同仁,没有因为李伙计是他的远房亲戚就有所偏爱。
当然,照顾是有的,但也不会让楚九鸣看见。
这次去冀州就路过文州,李伙计估摸着许久没能回家有点念乡了,想让自己给他带些家乡的小物件儿回来吧?
思量间,马车已疾驰到城门楼下,前方不知何故堵的水泄不通,楚九鸣探头望去,却见一位白衣书生此时正在城门下与守城将士理论着什么,当下书生已经争得面红耳赤,可这士兵倒是扶着长戟不以为然。
楚九鸣跳下马车,扒开人群向里看去。
“哎?这不是昨日酒楼里与讲事先生争辩那小子吗?”他心里想着,就又往前挪了两步,想听个究竟。
“这孩子还那么小,尔等就通融一下,放这一家人进城有何不可!”
“我都与你讲了多少遍了,近日周国逃亡的流民太多,凡是无腰牌或携周牌者都不准进城,这是丞相定的规矩,我等也只能是奉命行事。”
“律令是死的人是活的,你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这一家可怜人过去又有何不可?”
“那可使不得,放了这一家后面还有十家,我可不敢放。”
“你……”
“哎哎哎!我来说句公道话!”
旁听的楚九鸣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这书生是个牛角尖不说还爱多管闲事,本就着急赶路的他如果再不出手把事摆平,恐怕又要耽搁些许时辰。
楚九鸣挤开人群,来到二人中间,“我把我的腰牌给这小孩儿一家,这样他们又能进城,你们也不会违背丞相的律令,可好?”
“这……”
见事情有回旋的余地,楚九鸣赶紧把士兵拉到一旁,悄悄往他手里塞了一两碎银,“官爷您就别犹豫啦,您看后面还排了那么长的队伍等着出城呢,这书生鱼木脑袋,不让进城他肯定是要与你争论不休的,咱这样做对谁都好,您说是也不是?”
守城士兵谨慎地瞧了眼手心的银两,又抬头看了看他,“也罢也罢,既然你愿意把腰牌送与他们,那放这一家人进城倒也未尝不可……”
“官爷您真是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