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方竹寻踪燕泉探剪刀峰下坐不足(1 / 3)

诗曰:

千峰夹水隐幽踪,

燕尾双分绕石通。

剪影云天连嶂立,

霞客心逐瀑声中。

话说崇祯年间某年,五月初二之日,天朗气清,惠风和舒。

此日,徐霞客正宿于能仁寺中。这能仁寺坐落于山间,环境清幽静谧,实乃修身养性之绝佳之地。只见徐霞客一大清早便起身梳洗,用过斋饭,遂唤来随从徐仲昭,言道:“仲昭兄,我闻寺后山坞之中多有奇竹,尤以方竹为最,形方而节直,世所稀有。今日天气甚佳,不如你我二人前往一探究竟。”

徐仲昭闻罢,赶忙应道:“弘祖所言甚是,这便收拾行囊,随你同去。”

徐氏兄弟二人收拾停当,出得寺来,便顺着寺后山道觅去。但见:青山层叠,绿水环流。修竹摇曳,奇石嶙峋。溪流涓涓,鸟鸣嘤嘤。山风拂拂,草木菲菲。

徐霞客行在前头,不时驻足观瞻,仔细搜寻那传说中的方竹。谁知走了大半日,遍觅坞中,却只见寻常竹子,虽则姿态清逸,却非他此行所寻。徐霞客不禁暗自嗟叹,心中略觉失望。

正在踯躅间,忽听得徐仲昭惊叫道:“弘祖快看,前方云雾缭绕,竟似有一小庵隐于林中!”

徐霞客闻言举首,果然见前方云气弥漫,隐约有一座小庵掩映其间。他心下好奇,左右顾盼,恰见一采药老者路过,便趋前询问道:“老丈,不知此庵称作何名?缘何如此隐秘?”

那老者捋须答道:“这位先生有所不知,此庵名曰昙花庵,因其地处僻远,鲜有人至。老朽在此采药多年,也只是偶见几位云游僧人进出。”

徐霞客听罢,心中暗忖:“既来之则安之,不如前往一观。”遂与徐仲昭快步至庵前。只见庵门紧闭,四周松柏环绕,庵中草木繁茂,宛如一处世外仙源。

徐霞客见状,不由得慨叹道:“此处景致,当真绝佳!”言罢,便寻了一块洁净的山石坐下,稍作休憩。微风拂来,带来阵阵草木幽香,令人心怡神旷。

歇息片时,徐霞客起身对徐仲昭道:“仲昭兄弟,我闻此处不远有一泉水,名曰燕尾泉,想来景致定然不凡。你我何不去寻观一番?”

徐仲昭应道:“弘祖所言极是,愿随同行。”

于是二人沿庵后小径,朝燕尾泉行去。但闻远处隐约有水声传来,渐行渐近。忽眼前豁然开朗,一股清泉自高处奔腾而下,至此处分为两股,恰似燕尾,飞落石间,激起千堆雪浪。

徐霞客见此景象,不由得拍掌称赞:“妙哉!妙哉!此泉果不虚传。”只见他立在泉边,凝神观赏那清泉双流,激石作响,心中欢悦不已。

徐仲昭在旁言道:“弘祖,这燕尾泉果真奇妙。虽未寻得方竹,却得见此等美景,也不枉此行了。”

徐霞客颔首道:“正是这般。世间奇景,不可胜数。此番虽未如愿寻得方竹,却意外得见此等胜景,实乃吾辈学子之幸事也。”

说话间,天色渐暮,徐霞客道:“仲昭兄,天色已晚,你我且回寺中歇息,明日再作筹谋。”

徐仲昭应道:“弘祖所言极是。”

当下二人恋恋不舍地离开燕尾泉,沿来时之路径返回能仁寺。一路上,徐霞客心中暗自筹算,待回到寺中,定要将今日所见所闻详加记录,以飨后人。

这徐霞客虽未寻得方竹,却因机缘巧合,得见昙花庵与燕尾泉的绝美风光,可谓是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话说徐氏兄弟二人离了燕尾泉,沿溪流北向而行。这一路,但见:溪水涓涓,如珠似玉;涧石嶙峋,形态各异;山风徐徐,清凉宜人;翠竹摇曳,绿树成荫。

徐霞客行于前头,只觉神清而气爽,周身舒坦,不由得吟道:“溪流清洌泻山涧,涧石磷磷倚碧天。山风拂面粉尘尽,此间风光胜蓬瀛。”

徐仲昭在旁闻得,不禁赞叹道:“弘祖诗兴大发,此诗甚妙!”

二人一边赏玩山水,一边缓行向前,转瞬已行了二里有余。忽见前方水势渐盛,群山环抱,景致愈发雄伟壮阔。徐霞客驻足观瞻,对徐仲昭说道:“仲昭兄,此处想必便是大龙漱溪口了。”

徐仲昭点头应道:“弘祖好眼力,果如其然。”

二人又往西行了约摸二里,猛然间,但见一座险峰横亘天际,峰壁峭立,宛如刀削斧凿一般。徐霞客不由得惊叫道:“好一座奇峰!”

只见那峰下山涧中,两侧石壁峻峭,溪水飞泻直下,声势如雷霆万钧,震耳欲聋。徐霞客凝神观瞧,对徐仲昭说道:“此地定是连云嶂无疑,而那插天直立之高峰,必是大剪刀峰了。”

徐仲昭好奇道:“为何称作大剪刀峰?”

徐霞客笑道:“你且仔细观那峰形。”说着指向那险峰,“你可曾发觉,此峰两侧峭壁恰似剪刀两刃相对而立,中间山涧幽深,流水自天而泻,宛若一条白练悬挂其间。此峰形状酷肖剪刀,故而得名。”

徐仲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