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山路蜿蜒入云烟,
奇峰峭壁立天边。
灵峰古寺香飘远,
涧水潺潺度月悬。
正值四月二十九,天光初熹,云雾轻覆,恰是秋风送爽、山岚萦纡之时。徐霞客偕同随行仆人踏上前往雁宕山之古道,心中满是期待。
这雁宕山处浙江处州府遂昌县之西,峰峦峻峭,崖壁如削,千岩万壑之中隐着诸多洞天福地。自古迄今,此山素有“奇峰怪石”之誉,亦为高僧汇聚之地。诸多修行之人皆于此僻居清修,远避尘世之扰攘。正因这般,徐霞客早对此地风光神异心生渴慕,心驰之,今得闲暇,遂定要一探究竟。
末时初刻,朝霞漫天,气象万千。徐霞客与仆人收拾行装,整肃衣冠,择道向雁宕山而行。一路之中,但见秋叶随风飘舞,落叶仿若蝶舞翩跹,草木披就初秋之淡金。山路虽蜿蜒迂曲,然景致秀美动人,令人心醉神迷。
徐霞客踏着那厚厚的落叶,耳畔不时有鸟鸣虫吟传来。他不禁停步瞻望,只见远处峰峦层层叠叠,云雾缭绕其间,仿若仙境一般。徐霞客心内暗自惊叹道:“果真是名不虚传,此山之奇绝,非亲目所睹不能尽览其美之万一。”
行至半山腰间,徐霞客已然汗流浃背。他觅得一块平坦之岩石坐下休憩,取出随身携带着的水囊畅饮一番。仆人见此,赶忙取出干粮,恭谨递上。徐霞客咀嚼之时,目光所至之处,皆是奇峰怪石,形态万千,有若巨人屹立、猛兽蹲伏、亭台楼阁错落,难以尽述。
稍作休整之后,徐霞客继续攀行。山路愈发崎岖难行,有些地方甚至需要手足并用方可通过。然而,越是艰险,徐霞客心中越是欣喜。他暗自思忖道:“此行果真不虚,若不是这般艰难险阻,又怎能得见如此绝妙之风光?”
正自赞叹之时,忽闻远处传来阵阵钟声。徐霞客精神陡振,对仆人道:“想必是某座寺庙之暮鼓晨钟,吾等且寻声而往,或能觅得一处歇足之所。”
言罢,主仆二人依着钟声,拨开荆棘,跨过溪流,终在一处平坦之所望见了一座古朴之寺院。寺门两侧石碑上刻着“灵峰古寺”四个大字,笔力雄劲,显是出自名家之笔。
徐霞客正欲上前叩门,忽见寺门缓缓开启,一位白须飘飘之老僧徐步而出。老僧见着徐霞客,微微一笑,道:“施主远途而来,想必已是疲倦至极。老衲观施主之面相,似非凡俗之人,不知可愿入寺一谈?”
徐霞客闻此,心下大喜,急忙趋前施礼,恭声道:“老师傅目光如炬,实非寻常之人,后生确有意请教山中秘事,还望大师不吝赐教。”
那老僧微微颔首,面露微笑,轻抬手臂,作了个请之手势,缓声道:“施主莫急,且先入寺内,再慢慢叙谈。”徐霞客赶忙应道:“多谢大师。”说罢,徐霞客便紧随老僧步入寺中,但见寺中殿宇巍峨,庄重肃穆,香火缭绕,烟雾弥漫。
徐霞客心下暗自惊叹,不禁开口问道:“大师,此寺建于何时?”那老僧轻捋胡须,答道:“此寺年代久远,已难以考证其确切之期矣。”
徐霞客闻之,心下更生好奇,又问道:“那山中可有什么不为人知之奇景?”那老僧却只是笑而不语,似是有难言之隐。
徐霞客主仆二人离开灵峰古寺,继续西行。山路蜿蜒,时而陡峭,时而平缓。徐霞客不时停下脚步,细细观察路边奇花异草,或用手中竹简记录所见所闻。
约莫行了二里,转过一道山角,老僧岩的山麓便呈现在二人眼前。但见:
峭壁如刀劈,岩石似剑削。松柏傲霜雪,根茎抱石生。
徐霞客仰头观望,只见此处岩壁如同天外利刃一刀劈开,嶙峋陡峭,直插云霄。岩石间偶见几处松柏顽强生长,根茎攀附着峭壁,虽无泥土滋养,却生得枝繁叶茂,郁郁苍苍。那松柏之姿,似在向天地宣示其不屈不挠之志。
徐霞客不禁赞叹道:&34;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34;随行仆人闻言,亦是连连点头称是。
再行约莫二里,耳边忽闻水声淙淙。行不多时,便来到一条溪流之前。但见:溪水清如镜,流动若琴音。鹅卵石滑润,青苔染碧绿。
溪水清冽见底,潺潺流动,水声如琴弦拨动般清脆悦耳。阳光透过树梢,洒在溪面上,泛点金光,宛如天上繁星坠入凡间。
徐霞客见状,喜不自禁,立即脱去鞋袜,卷起裤腿,赤足踏入溪中。清凉的溪水瞬间驱散了一路的疲惫。他对仆人道:&34;此水清冽甘甜,想必是上好的山泉,你且取些水来尝尝。&34;
仆人依言取水,品尝后,皆赞不绝口。徐霞客更是连饮数口,只觉神清气爽,精神倍增。
稍作休整后,主仆二人开始渡溪。徐霞客小心翼翼地踏着溪中鹅卵石,一步一步向对岸移动。溪石上覆盖着一层青苔,湿滑难行。徐霞客不时伸手扶住身旁的仆人,以防滑倒。
正当他们小心翼翼地过溪时,忽见一只山雀飞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