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别台入黄踏秋色,老僧石梁探奇观(1 / 3)

诗曰:

雁宕峰影入眉前,

石梁飞虹卧岚烟。

天台别去黄岩近,

九日登高九月天。

话说大明万历年间,江阴之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育出诸多奇才俊彦。其间有一奇士,姓徐名宏祖,号霞客,自幼对山川之美倾心不已,且生性洒脱不羁,独钟行于山水之间。自年少时,便立壮志雄心,欲览尽天下名山胜川,饱观四方壮美风光。其对大自然之热爱,恰似惊鹿般炽烈,常道:“山川之景,乃天地之妙作,若吾辈未亲身历之、亲目睹之,安能称真正晓山水之美乎?” 故而,其一生皆在逐山水之美,足迹遍于大江南北,但凡名山巨川,皆留其踪。

是日,正值九月九日重阳佳节。徐霞客于天台山游历多日,已饱览彼处壮美山水,心内欢悦无比。然其心向已久之黄岩石梁洞与灵峰古寺,却始终如影随形,萦于心头,令其难以忘怀。遂其决然于这日启程,前往黄岩。

秋日之暮,霞光如画如诗,铺于天台山脉。满山红叶似火,如霞若锦,仿若天地披一层绚烂多彩之华裳。微风轻拂,红叶沙沙作声,宛如天籁,令人沉醉其间。霞客缓行于山间小径,心情舒畅,步履轻盈。其望眼前之美景,心中涌一股豪迈之情,仿佛自身已与这山川浑为一体。

徐霞客昂首立于天台山巅,极目远望,心中起无尽感慨,情不自禁吟咏道:“天台之顶已临,无尽妙景尽纳眼底,然世间山川何其众矣,黄岩奇景,吾必亲身探寻。” 言毕,徐霞客遂携数随从,与天台辞别,朝黄岩之向进发。

此通黄岩之山路,恰若一条蜿蜒巨蟒,曲折盘绕。虽言山势非甚险峻,然两旁林木郁郁苍苍,繁茂至极。秋风瑟瑟,吹拂而过,满地落叶宛如翩翩起舞之蝶,轻盈随风飘舞,树影亦于风中摇曳生姿。夕阳西坠,余晖映照,山间宛然一幅绚烂多彩之画卷,美不堪言。

徐霞客徐行于山径之间,心怀甚悦,信手拾得一片飘零之黄叶,轻声呢喃:“秋风瑟瑟,黄叶纷飞,正乃访山之良辰也!”遂举目远眺,天渐暝,然西边残阳尚未尽匿,山巅与林梢皆染余晖,似披一层华彩之锦。

又行数里,有一随从叫吴士从,趋至徐霞客身侧,低声劝道:“先生,此一路风景诚然秀丽,然此刻天色已暮,山中常有猛兽出没,不若暂且歇息,待明晨再行。”徐霞客微微一笑,应道:“今宵秋色甚浓,天光虽将尽,然此刻之景更具神秘之韵,若错过此等胜景,岂不憾哉?无妨再行数里,待天色全暗,再寻宿处亦未迟也。”

众随从见其心意已定,深知难以劝止,遂亦不再多言,默默随于其后。众人一路前行,行三十余里,夜幕全然降下,路旁仅存寥寥数户村舍,灯火微弱且稀疏。霞客抬头望了望天色,而后指着前方不远一处小村,言曰:“前方有村舍,今夜吾等便于此歇息罢。” 众人闻之,遂一同朝村中行去。

此村名曰八岙,地处僻远,然村民皆淳朴且好客。见霞客一行前来投宿,皆热忱相迎,将众人妥善安置住下。徐霞客于村中宿一夜,次日天色微明,其便早早起身,轻声吩咐随从整理好行囊,预备继续踏上征途。此时,正值九月初十,晨曦初现,薄雾如轻纱般覆于山间,晶莹露珠点点洒于树叶与草间,空气中漫着清新之泥土芬芳。秋风拂过,带来一丝微微凉意,徐霞客披上一件轻薄外衣,迈着坚定步伐上路矣。

徐霞客率众人踏上盘山岭,此岭虽非高耸,然山势颇陡,四周峰峦起伏,连绵不绝,宛似巨龙蜿蜒。行于山道,远处山峰时而为云雾所蔽,时而又现雄伟之顶,宛如仙境,令人沉醉其间。

徐霞客抬头远望,目光所至,群峰矗立,而雁山诸峰尤引注目。那雁山山峦层层叠叠,绵延伸展,其形恰似盛开之芙蓉花瓣,错落有致,仿若直插云霄。

徐霞客不禁由衷叹曰:“此地风光,宛如画中景致,山势秀雅,峰峦雄伟,远胜吾往昔所游之处。”随行之吴士从亦连连颔首,称曰:“先生所言极是,此处之雁山,层层叠叠,形如花瓣。如此奇特之景观,实乃罕见。”众人纷纷应和,示以认同。

徐霞客兴致愈高,其指远方之峰曰:“且观那座山峰,恰似女子头上之花钿,片片花瓣轻触人眉宇,此真乃大自然之神来之笔,令人仿若置身于画卷之中。”众人闻此,纷纷止步,举目远望,果不其然,那远处之峰宛如一朵盛开之花,层层花瓣于湛蓝之天空映衬下,格外美丽,令人心旷神怡。

徐霞客心中觉无比畅快,脚下步伐亦变得轻盈许多。彼等在盘山岭上行约二十余里,一路时而驻足观赏,时而加快脚步赶路。随山路渐升,路旁之树木亦愈稀。行至午间时分,徐霞客一行人至大荆驿。此驿虽非甚繁华,然往来商旅络绎不绝,倒亦有几分热闹。众人于此停歇,霞客坐于驿亭中,抬眼望去,远处山峰连绵起伏,景色如诗如画,心中愉悦之情更难言表。

用过午饭,众人稍作休憩,便复踏上南行之程。未几,彼等至一溪流之畔,溪水清澈可鉴底,潺潺而流,波光粼粼,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