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徐霞客忽忆起某事,补充曰:“哦,然也!吾方才所言之溪流,自青溪以西者,皆往东南而流,终皆汇入大溪。”
徐霞客言至口干舌燥,取出水壶畅饮一番,复道:“诸位莫以为此便已矣。天台之水系,甚为繁杂也!再往正西方去,尚有关岭、王渡等溪流。惜哉!吾之脚步尚未及彼处。”
言着,徐霞客之目光又转至北方:“自此再往北去,尚有会墅岭等水流。此些水兮,皆朝正西方流之,终皆汇入新昌。再往北去,尚有福溪、罗木溪。此二溪流皆自天台之北面发源,然其不往东流,反往西去,复成新昌之一条大溪。”
言及此处,徐霞客略含憾意而叹曰:“惜乎!此诸处吾皆未往。然,”其目中复燃探险之热忱,“终有一日,吾必亲往探访也!”
徐霞客环顾四周,又曰:“说来亦奇,此些溪流虽众,却皆无甚特异奇特之处。然正是此些平平常常之小溪,汇聚一处,方成就天台山之绝美景色也!”
言罢,徐霞客举目远眺,但见群山层叠苍翠,溪流如带,一派秀丽山水之画卷于眼前徐徐展之。其不禁感慨曰:“天台山水,当真乃鬼斧神工,造化钟神秀也!”
徐霞客将这些见闻和感悟都一一记录在他的游记中。他知道,这些文字将会成为后人了解天台山水的重要资料。收起笔墨,徐霞客又踏上了探索的征程,朝着下一个未知的溪流源头进发。
就在徐霞客离开不久,天空中飘来一朵白云,悄悄落在他方才坐过的山石上。那白云仿佛在倾听徐霞客的溪流探源记,又仿佛在等待下一个来访的旅人。山风轻拂,带来一首婉转的词调:
&34;溪水潺潺山径斜,杖履踏遍天涯。探源问道觅奇葩,峰回路转,云影落晴霞。丹青难画真面目,文字留香千家。一生痴绝为山水,壮怀激烈,笔底有丹砂。&34;
说罢,徐霞客举目远眺,只见群山叠翠,溪流如带,一派秀丽山水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他不禁感慨道:&34;天台山水,当真是鬼斧神工,造化钟神秀啊!&34;
正当徐霞客沉醉于天台山水之壮美之际,向群山言说之时。忽闻身后传来一阵步履之声。他回首观之,只见一位鹤发童颜之老道士,手持拂尘,缓步行来。
那老道士见了徐霞客,微微而笑,言道:“贫道观君风骨殊异,想必便是那四处游历之徐霞客侠士乎?”
徐霞客闻其言,忙抱拳行礼:“道长圣明,正是在下,不知道长如何称谓?”
老道士捋须笑曰:“贫道法号清虚,乃这天台山中之一闲云野鹤耳。昨夜托梦于徐侠士来此探访溪流源头,今特来相见。”
徐霞客听罢,不由大喜过望:“原来是清虚道长。在下正愁无人指点迷津,不知道长可否为在下解此困惑?”
清虚道长点头道:“徐侠士且随贫道来。”
言罢,清虚道长引着徐霞客,行至一处悬崖之畔。但见崖下云雾弥漫,隐约可睹一条银练般之溪流于山间蜿蜒曲折。
清虚道长指着那溪流道:“徐侠士可知,此乃你方才所言,尚未探明源头之桃源之水。”
徐霞客闻之,不由大为惊诧:“道长此言果真?”
清虚道长笑道:“自然不虚。此桃源之水,实发源于天台山深处之一处仙境。彼处常年云雾笼罩,凡人难以寻觅。徐公方才猜测其源头在通元左右,倒亦不算太过离谱。”
徐霞客听得如痴如醉,忙取出笔墨,欲将此珍贵之信息记录下来。
清虚道长见此,又道:“徐侠士且慢。此桃源之水之源头,尚有一个传说。”
徐霞客闻之,不由更增好奇:“愿闻其详。”
清虚道长缓缓道来:“相传于久远之前,有一位得道之高人于此隐居。其见天台山水奇绝,却苦无人欣赏,遂以法力开辟此条溪流,引导世人前来观赏天台之美景。”
徐霞客听罢,不由赞叹连连:“原来如此。难怪此桃源之水如此神奇,竟有如此来历。”
清虚道长又道:“不仅如此,徐侠士方才所言那些溪流,实皆有各自之传说。譬如那龙潭瀑布,相传乃当年真武大帝在此降服黑龙时所留。”
徐霞客听得如痴如迷,恨不能将此些传说一一记录下来。清虚道长见之,笑道:“徐侠士若有兴趣,不妨随贫道一同游览天台,贫道可为你逐一讲述。”
徐霞客闻之,大喜过望:“如此甚好!多谢道长指点。”
就如此,徐霞客跟随清虚道长,继续其天台溪流探源之旅。于接下来之日子里,他不仅亲睹那些未曾抵达之溪流,还听闻诸多鲜为人知之传说。
有时,他们会于溪边停驻,清虚道长为其讲解水流之特性;有时,他们会攀至高峰,俯瞰整个天台山水之壮丽景象。徐霞客之游记册上,很快便增添诸多新之内容。
一日,当他们行至一处幽静的山谷时,清虚道长忽然停下脚步,指着眼前的一汪清潭道:&34;徐侠士,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