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雨停盼晴梦天封夜宿思顶望星辰(1 / 3)

诗曰:

四月微寒雨初晴,

天封寺里听风声。

千山云海皆入眼,

霞客行游不计程。

崇祯六年,岁次癸酉,四月初二。

清晨,徐霞客用罢早斋,只见那恼人的雨终究是渐渐歇了。自昨日暮色降临,那雨便如天河决堤,又似上苍倾盆,打得山林噼里啪啦作响,连寺中那些饱经风霜的古木也似在雨中瑟瑟发抖。然而到得天明时分,乌云渐渐散去,终于露出几缕明媚的天光,如同希望的曙光穿透重重迷雾。

&34;天佑我也!&34;徐霞客心中暗自欢喜,面上也不禁露出喜色。其实他早已收拾停当,整装待发,只等这雨水稍歇。此时他又仔细检查了一遍随身所需的行装,生怕有所遗漏。但见他腰间系着一个精致的皮囊,内中装着笔墨纸砚,这是他记录山川秀色、风土人情的神兵利器;背上背着一个朴实的布袋,装着干粮和换洗衣物,足以应付这段时日的山中生活;手中还握着一根竹制的登山杖,乃是寺中僧人所赠,看似普通,却是山中行路的得力助手。

霞客深吸一口气,闻到了雨后清新的空气,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洗涤一新。他毅然决然地迈步踏出寺庙,朝着那崎岖的山路进发。脚下的山路,因着雨水的浸润,愈发泥泞湿滑,不堪行走。然而,这丝毫未能阻碍他坚定的步伐。只见徐霞客身形矫健,步履轻盈,宛如山间的神猿,在崎岖的路上如履平地。

他深知,此番攀登之目的,绝非仅仅是为了欣赏那秀丽的风景,更是为了探寻天地深藏的奥秘,以及领略那广袤的众山之间。这是一场身体与心灵的双重历练,是对自然的探索,也是对自我的认知。正是怀着这样的执念,他才能够不畏艰险,勇往直前。那山路虽崎岖难行,但在他眼中,却宛如通向未知世界的神秘通道,吸引着他不断向前迈进。

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渴望,对上天的敬畏,以及对人生真谛的追求。在这漫漫征途中,他将用自己的双脚,丈量出这片神奇土地的每一寸角落,用自己的笔墨,记录下这世间万物的千姿百态。每一步都是对未知的探索,每一笔都是对大自然的礼赞。

一路行来,雨后之山林,清新异常。山间之树木,经雨水涤荡,青翠欲滴,宛如上天揉碎了无数翡翠洒落人间。阳光自树梢斜射而下,叶片上之水珠,在光线折射下,闪烁晶莹之光,恰似天上繁星坠落凡尘。鸟儿于枝头欢快鸣叫,婉转啼鸣,似在歌颂这雨后初晴之美好时光。微风徐徐,轻拂人面,其间夹杂淡淡花香草气,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仙境。

徐霞客环顾四周,心中不禁暗叹:&34;大自然之神奇,恰在这每一刻之变化中显现。若非亲身踏入其间,又怎能领略此无尽之魅力?书中所载,画中所绘,终究难及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之万一。&34;思及此处,他脚步加快,不觉间已登上一小山坡。

极目远眺,天际之间,山峰层峦叠嶂,云雾缭绕,恍若仙境。那云雾或浓或淡,或聚或散,时而如轻纱曼舞,婀娜多姿;时而如波涛汹涌,气势磅礴;变幻无穷,美不胜收。徐霞客不由得驻足凝望,心中涌起无限感慨:&34;天地之大,造化之奇,岂是笔墨所能尽述?&34;

然而,随着攀登高度的不断增加,山路也愈加陡峭,空气中湿气浓重,脚下泥泞愈显,行走愈发艰难。徐霞客虽然双腿渐感酸痛,呼吸也变得急促,但他并未有丝毫的退缩。每登上一阶山路,他便感到自己离目标更近了一步,离那未知的奥秘更进一分。山石湿滑,他时而借助路旁的树枝,时而用手抓住突出的岩石,步步为营,汗水很快便浸透了他的衣衫,如同经历了一场甘霖的洗礼。

此刻的他,心中只想着要早些抵达天封寺,寻一处避风的地方好好休息,以便明日一早登顶观日出。徐霞客对这座山的探索心情激动不已,他知道,山中的每一处角落都有其独特的景色与奥妙,等待着被发现。这种期待与兴奋,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他的四肢及全身,给予他源源不断的体能。

正当他全神贯注地攀登时,忽闻一阵悉悉索索之声从路旁的灌木丛中传来。霞客心中一惊,急忙停下脚步,凝神细听。只见一只山兔从灌木丛中蹿出,飞快地窜过山路,转眼间便消失在对面的草丛中,只留下一串轻盈的脚印。霞客不禁莞尔一笑,心想:&34;此山虽人迹罕至,却也有如此灵动的生灵栖息。山中自有生机,处处皆是造化。&34;

一路上,霞客不时停下脚步,或是观察路边的奇花异草,或是凝望远处的云海变幻。他时而用随身携带的纸笔,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为日后著书立说积累素材。每一朵花、每一棵草,在他眼中都是大自然的奇迹;每一处景色、每一刻变化,都值得他用心记录。

若个时辰的艰苦攀登之后,终于在夕阳西下之际,天封寺的轮廓出现在视野之中。夕阳的余晖为寺庙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宛如佛光普照。天封寺坐落于山顶的一片平坦之地,四周被茂密的树林所环抱,显得格外清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