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准备办学(1 / 2)

这三个小女孩各个蓬头垢面,每人手里都拿着一个破碗,把陈安道拦住了:“大伯,行行好,给我点吃的吧!”

三个人被突然出现的状况搞的一愣,便站住了脚步。

赵构仔细打量了一下三个小女孩,大的最多八、九岁,最小的应该不到五岁。

赵构看到这三个小女孩,心中不免有些酸楚。

这些都是自己的子民呀!也可以说都是自己的孩子,现在却流落街头,真的让人心痛。

陈安道和杨沂中刚要驱赶三个小女孩,赵构却用手一拦,蹲下身子问道:“你们的父母呢?他们在哪儿?你们家住哪里呀?”

一连串的问题,让三个小女孩面面相觑,最后还是那个大一点的小女孩说道:“我们的爹和娘,都被金兵杀了,我们没有家!”

听到这些话,赵构的心在滴血。

从后世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开封有多繁华。

金兵攻占开封以前,开封不光是宋朝的商业中心,而且毫不客气的说是世界商业的中心。

当时,宋朝一年的国民收入,能占到全世界国民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可见宋朝有多繁荣。

只因金国的入侵,开封现在用一片废墟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所有的这一切,难道都要由这些小孩子来承担吗?

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谁?

当然,金兵脱不了干系!

但是,赵氏的当权者宋徽宗和宋钦宗,就没有责任吗?

赵构心痛的接着问道:“你们为什么出来要吃的呀?”

那个不到五岁的小女孩说:“因为,我们饿呀!”

赵构赶忙吩咐道:“陈兄,你去旁边摊子买几个包子,给这三个小女孩。”

陈安道恭敬的应道:“是,主子。”

陈安道来到旁边的包子铺,正要买包子,这时,那位包子铺的老板悄悄的对他说:“先生,一看您就是个好心人。不过,像这样的小孩子咱们临安府多了去了,管不过来呀!”

陈安道叹了口气:“能管几个算几个吧,都是父母生养的,再说了,谁能眼睁睁的看着她们被饿死呀!”

那位老板伸出了大拇指:“先生,你真是个大好人呀!”

说着,拿了一张纸,包了十个包子递给了陈安道:“先生,给你。”

陈安道拿着包子走过来,把包子递给了几个小女孩。

小女孩抢过包子,就狼吞虎咽起来。

赵构赶忙说:“别急,都别急,看别噎着,咱们包子管够。”

这时候,陈安道把包子铺老板的话又给赵构说了一遍。

“哦!”

赵构应了一声,皱起了眉头,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呀!

忽然,赵构眉头一展,脸上也有了笑容。

“陈兄,我有一个主意,你看可行吗?”

陈安道赶紧躬身道:“主子,您请讲。”

“朕我准备以咱们南宋政府的名义,办一个公立学校!”

陈安道疑惑的问:“公立学校?是什么意思?”

赵构解答:“也就是私塾。”

“哦!明白了。”

“不过,咱们这个私塾,可不只是教孩子们读读书,还要管他们吃和穿,把他们抚养成人。”

陈安道听了,对着赵构一挑大拇指:“主子,这可是积德行善的大好事呀!只不过,全部由政府来承担费用,把孩子从小抚养大,费用真的不小呀!”

赵构思索着说:“费用确实不小,但是,你想过没有,这些失去父母的孩子,在社会上游荡,既会给国家造成隐患,长大后,如果再走上犯罪道路,给国家造成的隐形损失更是不可估量呀!”

“官家说的对!”

陈安道听的入了迷,也忘记应该称呼赵构为宋公子了。

不过,也没有关系,三个小女孩愣愣的,其实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

赵构接着说道:“如果把这些孤儿培养长大,成为对大宋有用的人才。那么,他们对大宋所做出的贡献,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功在千秋,功在社稷呀!”

陈安道听得是频频点头,杨沂中在旁边虽然听不全懂,但是,也明白办私塾是功在千秋的功德事。

赵构蹲下身子,拉住三个小女孩说:“一个月,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你们三个,还有其他的小伙伴都可以来上学,你们愿意吗?”

那个年龄最小的女孩说:“能吃饱肚子吗?”

赵构笑着说:“能,能吃饱肚子。”

三个小女孩一蹦三尺高:“那我们来!”

说完,便蹦蹦跳跳的跑开了。

赵构默默的看着三个小女孩跑开,转过头对陈安道说:“这件事,就由陈兄主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