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四家恩怨(1 / 2)

宋记珍馐。

裘胜辉点了一堆吃的,一个人坐着狼吞虎咽。

宋天宝将一碟五香豆端了上来,“裘大哥,本店新上的豆子,送你一碟,你品尝品尝。”

裘胜辉的心思全在今天的案件中了,没有听清楚宋天宝在对他说什么。

“你说倒霉不倒霉,这德胜药店死了一个小工,官府就怀疑到我们聂家了。这事啊,指不定就是王家干的,嫁祸给我们。”

宋天宝的话没注意,邻桌的话裘胜辉倒是听进去了。他斜眼望去,只见邻桌坐着两个男人,年纪估摸三十来岁。一人穿着青衫,一人穿着黄衫,两人皆戴着软幞头,看样貌与精神气质,像是有点小钱的。

方才说话的是那个穿着青衫,穿着黄衫的这位更加的愤怒:“王家不是到处造谣说我们贿赂了判官嘛,这事啊,一定是他们在搞鬼!”

“现在,郑家、钱家都在看我们笑话呢!巴不得我们倒霉!”

“大哥,我们总不能跟待宰的羔羊一样吧,闷不作声的。有句话就‘三人成虎’。万一官府信了呢?”

“不能不能,这倒不至于,凡事都得讲证据。无凭无据的,就听得别人说,官府也没那么傻!”

裘胜辉细嚼慢咽竖耳听着,这两人盖是养珠的聂家的人了。也好,本来还在发愁,先从哪家查起,这不就撞上了么。裘胜辉看了看桌上的食物,还有一碗肘子没怎么动过,便端起肘子,提着一壶酒,坐到了那两人边上了。

“二位,我是临安府的捕快。刚才听你们说王家陷害你们聂家,这个怎么说?”

聂家的两兄弟见忽然来了一个陌生人,长得牛高马大,面色铁青的,不由得都往后仰了仰,又听得对方自称是临安府的捕快,一时间更加的拘谨了。

聂家是去年年底才从会稽县搬来临安,因此对于裘胜辉,他们并不知道。

正因为是去年年底才来临安,今年就被选上了贡珠,使得其他几家不得不怀疑他们去行贿了。其他三家来临安置业,最早的郑家已经在此扎根十来年了,钱家七年,王家六年。这聂家初到临安,还没去拜山头,便已经抢了三家的饭碗,因此被记恨上了,尤其是王家。

裘胜辉给二人倒了酒,笑道:“没事,有什么就跟我说,我替你们做主!”

二人见裘胜辉信誓旦旦的语气,又看着一身捕快的装束。行吧,官府的人都坐到眼前了,不得不说了。兴许还能替自家洗洗白。

那青衫男子便将事,一五一十地都说给了裘胜辉:

话说,这聂家原是会稽县的一户养珠户,从这青衫男子算起,养珠史不算久远,才两代人。他们属于珠户中的新户。

会稽县有好几个村子,都兴养珠。特别是郑家发达后,养珠的就更多了。一村几十户,户户开珠池。不过呢一旦一个行业卷起来了,基本上就是没得挣钱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几个村子也就出了郑家、钱家和王家。其余的珠户,要不改行做别的营生,要不就到这三家家中做工。

聂家,也就是青衫男子的父辈,就是在这三家之一的王家珠池中干活的。

聂家两兄弟聂阿狗和聂阿猫,在王家干活的那些年,比较卖力,人也聪明机灵。深得王家人的喜欢。王家老爷还将妻弟家的两个女儿许配给了聂家两兄弟。

后来王家搬去了临安,聂氏却留了下来。有句话叫“宁做鸡头,也不做凤尾。”兄弟两聪明,三家都搬去临安了,那么会稽县就没有大户了,于是干脆就把其他珠户的珠池都盘了下来,自己经营。没几年便成了会稽县的大珠户了。

做大之后,难免就会想要往高处走,最终还是来了临安。

来到临安后,聂氏没有去拜王家,说起来王家人还是他们的长辈,他们是王家的外甥女婿。他们购置宅院,开设店铺什么的,起初王家是不知道的。聂阿狗和聂阿猫还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聂才开和聂才元,原因是原来的名字有些上不了台面,来了京城,要干翻大事业,名字得叫得响!因此他们的店铺叫做“开元珠行”。

聂才开、聂才元兄弟两人聪明是一回事,会做人也是一回事。自来临安开始,便想方设法地去结交一些有头有脸的人,不管是商贾还是官吏,总之不到一个月,临安城内朋友遍地。聂氏兄弟对这些朋友还很仗义,谁有困难就帮谁一下,借钱给借,托关系找人给找,总之有求必应。

去年年底聂家的珍珠被选为贡珠,另外三家这才注意到了这匹凭空杀出来黑马。王家对此事尤为气愤,其一,聂氏兄弟悄悄来临安有一段时间了,却不来拜山头,还自立门户,在王家看来是有意为之,不然为何改名字,还不是怕被王家人发现;其二,聂氏兄弟居然将祖籍的其他人的珠池都给收购了,这事没有人来通过信,这不就是有意隐瞒吗?害怕王家知道掺合进去?

不过王家生气归生气,毕竟两外甥女在聂家做主母呢。怎说两家也都是亲戚,要是生分了,别家会看笑话。于是还叫了两儿子一女婿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