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巡狩天下(11)(1 / 2)

这一年,从并州陆家庄出发,经幽州、雪州、朔州,再到那遥远的西域,张循的足迹虽然跨越的州郡数量看似不多,但这段旅程的艰辛与漫长,却远超常人想象。

他和他的巡狩队不仅穿越了广袤无垠的地理空间,更是深入了北方蛮荒之地的腹地,那里往往连像样的道路都没有,只有无尽的荒野与肆虐的风沙相伴。

正因如此,当张循终于抵达西域都护府时,时间已经悄然迈入了腊月。太平十八年(211年)的除夕,张循便是在这远离故土的西湖都护府它乾城度过的。

在它乾城停留的日子里,张循并未闲着。

他亲自出手,清理了一番龟兹郡的吏治,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的官员与地痞流氓毫不留情地予以惩处,还当地一片清明。

他的铁腕手段与公正无私,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赞誉与尊敬,也稳固了苏利伽作为郡长的地位。

除此之外,张循还积极接见来往的行商,其中不乏来自中亚乃至欧洲的远道之客。

这些商人不仅带来了异域的商品与文化,更成为了张循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窗口。他们讲述着各自国家的风土人情、政治经济情况,为张循提供了宝贵的情报信息。

而张循也从中嗅到了机会,他深知,只有加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与交流,才能让华朝的情报更加准确。

要实现统一全球的梦想,必须有充足的准备与周密的计划。因此,张循利用自己独有的系统外挂,精心筛选了几十个对华朝充满向往的商人或其随从,将他们秘密发展为细作,负责搜集并整理中亚、中东、欧洲等地的情报信息。

这些情报对于未来可能的西征行动来说,无疑是无价之宝。它们如同一张张精密的地图,指引着华朝走向磅礴的未来。

而远在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们,或许在梦中也不会想到,东方一个名为华朝的国度,正悄然谋划着对他们的征服。他们沉浸在自己的辉煌与强大中,未曾察觉到来自东方的威胁。

太平十九年(212年)正月,随着元宵节的落幕,张循再次踏上了征程,这一次,他的目标是姑墨、温宿、尉头等国。

这些国家虽然规模不大,但在西域的政治版图中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上,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尤其是姑墨国,其国王阿育檀在面对张循时,流露出了一丝归附华朝的意愿。这并非偶然,而是阿育檀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他的国家地处西域腹地,四周强敌环伺,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而华朝的崛起给了他一个难得的机遇,一个可以摆脱困境、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机遇。

姑墨国东临华朝的西湖都护府,西有世仇温宿、尉头等国虎视眈眈,北方则是强大的乌孙国。

在过去的岁月里,姑墨曾数次面临亡国的危机,幸得阿育檀以超凡的智慧与勇气,以唇亡齿寒的道理联合周边国家共同抵抗乌孙,才勉强保住了国家的独立。

然而,这种和平的环境能持续多久?阿育檀心中充满了不确定。

他看到,龟兹国王苏利伽在归附华朝后,虽然失去了国王的尊号,只担任了一个小小的郡长,但其在西域的地位并未因此降低。

相反,由于背后有华朝这一强大的后盾,苏利伽在与其他国家交往时反而更加从容不迫,甚至得到了更多的尊重与敬畏。

更令阿育檀羡慕的是,苏利伽的子女都被送往了华朝内地上学,接受了先进的教育,未来前途不可限量,短时间内家族是不会有覆灭危险的。

相比之下,阿育檀自己的日子却显得朝不保夕。他深知,一旦周边国家再次联手进攻姑墨,他很难再像过去那样凭借一己之力力挽狂澜。

因此,当移支国、龟兹国、烧当羌等国家或部落主动归附华朝后,归附华朝就成为了他心中一个越来越强烈的念头。这个念头如同野草般在他心中疯长,最终化为了坚定的决心。

然而,归附华朝并非易事。阿育檀知道,这一决定不仅关乎他个人的荣辱,更关乎姑墨国的未来与命运。因此,他决定召开一次大臣会议,商讨归附华朝的利弊得失。

在会议上,大臣们意见不一。有的认为归附华朝可以带来和平与繁荣,有的则担心失去独立与自由。

阿育檀耐心地听取了每个人的意见,然后缓缓说道:“诸位,我深知你们的担忧。但我们也必须看到现实,姑墨国地处西域腹地,四周强敌环伺。我们虽然曾数次抵御外敌的进攻,但这种和平的环境能持续多久?一旦周边国家再次联手进攻,我们能否再次抵挡得住?甚至,如果将来华朝主动进攻我们,我们怎么办?抵抗得住吗?那还不如现在主动归附,还能拿到更多更好的待遇和条件。”

阿育檀的话语让大臣们陷入了沉思。他们深知,国王所说的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残酷的现实。华朝这些年的版图扩张之迅速,令人瞠目结舌,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