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任命堡长(1 / 2)

其实管理田地,困难是极大的。

现今军户逃亡不断,屯田,需要的不仅仅是人,而且是得有劳力的青壮年。

开垦管理土地,最为紧缺的便是钱粮,源源不断的钱粮。

再加上天灾兵乱,朝廷上面的征收,实在是个苦差事。

可眼下,这件事对于宋轩来讲,却是个天大的机会。

自从他下定心思要好好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之后,拥有自己的土地地盘,这个念头就一直盘旋在他心底。

他有系统傍身,现在也有了不少存银,按理来说,日子已经过得相当滋润了。必须多的普通百姓,那是好太多太多,更不用说那些流民。

不过,他虽然对这个世界的历史不是特别了解,可近段时间的学习也让他心中有那么一种预感,恐怕不久地将来,大夏和昭戎诸部蛮子之间,必然有一场大战。

战争过后,大夏将何去何从呢?

是如前世的宋朝一样被迫割让半壁江山,偏安一隅。又或是直接像明末一般,叫外族掌管了神器?

一切都不得而知。

他此时乃是大夏的百姓。尽管作为后世人,他对这个封建王朝并没有什么感情。

可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当自己的生存都受到极大威胁时,去职责那些贪官污吏,去咒骂那些黑心地主,没有任何作用。

如果未来那场浩劫真的回来,在乱世之中,就一定得有自己的地盘势力。

所以,土地,人口,粮食,是重中之重。

现在宋轩有几千两银子,也有数百石粮食,已经可以招募到一些兵马了。

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况且大夏朝现在还没有死。

他擅自招兵买马,便等同于公然宣布谋反,这样也太猖狂了。

好在他当日决心参军,现在又立下了战功。

对于宋轩来讲,真正宝贵的东西不是赏银,也不是单纯的升官,而是获得名正言顺的理由。

如今他主动请命屯田,日后招兵买马,修建堡垒,便一切顺利成章。

说不定,还能得到上官的褒奖和政策的支持。

另外,眼下机会正好。

他宣府城一行,意外带回来了这么多粮食,足以短时间内收养许多流民。

而且张金准备和塞外胡商交易的粮食,也肯定要想办法都搞到手的。

如此一来,短期内有粮食,有了人,就能完成过度。

知道支撑他管理手下的民众种出下一季的粮食来。

此乃人和。

近些年来天公不作美,大夏北境百姓常栽种的作物产量不高,本是坏事。可宋轩之前上山打猎,意外得到了胡商带来遗落在山上的土豆。

气候的变化,不仅使得燕北府也能种土豆,而且很有可能从原本一年只能种一季变成两季,此乃天时。

现在就差地利。

戚文祥开口问道:“宋堡长,你有为国为民的心思,难能可贵。说吧,长兴县内诸多屯堡,你想去哪个堡?”

既然主帅开了进口,宋轩哪里能不赶紧抓住。

“禀大帅,我想新立一堡。”

“新立一堡?”宋轩的回话再次使得戚文祥震惊。

原本屯堡便困难重重,新立一堡,那不是自讨苦吃吗?

宋轩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虽然屯田不是个什么好差事,可不管是甲长、堡长、屯长,皆是实打实的官。

他要是开口要某一个堡,原先担任堡长的人必定不服。而且这些人如何担任堡长?那不是单单凭自己的实力做上去的,多的是人情世故。

众多官员之间,有多少利益往来,关系如何?他一概不知。

况且眼下各个屯堡都是弊端多多,与其浪费精力去收拾那些烂摊子,不如自己白手起家。

戚文祥当然是大喜。

本来宋轩如果能将屯田搞起来,对他来说就是一件大好事。

如今大夏与蛮子对峙,谁都不敢轻举妄动。

导致武官杀敌立功的机会很少。

而北境这么多士兵,每年要从朝廷领多少粮饷薪俸,没有战功,皇帝听了朝中文官的谏言,很可能会没事找事的。

若是能把屯田搞起来,减少朝廷的开支,这便是个大大的政绩。

这个宋轩愿意新开一堡,便少了许多人事调动。一些有争议的土地暂时也不用处理,省了很多麻烦。

若是宋轩屯田成功,便可作为模范,在燕北府大力推行。

若是他屯田失败,也造成不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想到这里,戚文祥点了点头,沉吟道:“烟墩重地,不可轻离。宋堡长,你仍兼着安宁墩的甲长一职。新建屯堡一事,待到选好了地,再做计较。”

“禀大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