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狄进和吕夷简的强强联手(1 / 4)

大宋神探志 兴霸天 2586 字 2个月前

天圣八年。

二月初十。

又一年省试放榜日。

依旧是殿试定高下,省试定去留,这科举第二场的考试榜单,基本注定了这一届天下士子,谁能成为光宗耀祖的进士,黄榜之下自然有无数蜂拥而至的学子和准备捉婿的商贾仆从们,早早拥挤于此地,翘首以盼。

狄国宾也是其一。

作为同来京师的三位狄家族人,他是最有科举天赋的,也勤奋读书,又得身为三元魁首的六哥点拨,将西昆体的要诀吃透,顺利考过了第一场解试,并且在排名上颇为靠前。

然而恰恰是因为第一场考得不错,当进入了礼部的考场后,他反倒涌出患得患失的感觉,心神不宁,发挥得着实不好。

“出来了!出来了!”

当国子监的大门开启,禁军护着放榜的官员走了出来,将巨大的黄榜贴在外壁上,狄国宾在铁牛的保护下,艰难地挤进去,第一眼就朝着名次最后的第六张榜单看去。

他不指望名列前茅,只希望能榜上有名,高中进士,与六哥一起,振兴狄家的门楣。

然而没有。

最后一张榜单,没有他。

倒数第二张榜单,没有他。

狄国宾死心了,怔神片刻,反倒如释重负地叹了口气,身子松弛下去。

六哥之前也叮嘱他,可以落榜,但一定要记住自己错在哪里,下次尽力弥补,而不是稀里糊涂,下回犯同样的错误。

通过此次科举,狄国宾确实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有哪些。

积累尚且欠缺,全靠西昆体发挥,心态更不稳定,稍有不慎,自然名落孙山。

再苦读三年,儒学经卷的积累当然能比现在强得多,只是考试的心态……

狄国宾苦笑了一下。

亲身经历过省试氛围的他,实在难以想象,六哥是如何能在这样的考试中,做到镇定自若,稳如泰山的。

他固然年少,但六哥同样是国朝最年轻的三元啊,只能感叹天纵之才!

“尚书省礼部头名:欧阳修,江南路吉州人士;”

“哈哈!恭喜永叔!”“永叔大才,名副其实啊!”

他在思索之际,前方已然传来热切的欢呼声。

一群士子拱卫着一人,在高声庆贺着。

而周遭捉女婿的商贾只是看着,眼中露出灼热的光,却没有上前,显然知道这样的士子,不是他们能够染指的。

狄国宾认得对方。

今年的榜单没有了具体的年岁,不过省试头名欧阳修,早就在各大诗会上出尽了风头,烟花柳巷都留下了他的风流词作,当然也都知道,这位才华横溢的学子,仅仅二十四岁,并且已经参加过两届科举,此次再度归来,一改昔日倔强的文风,对于进士之位已是志在必得。

是的,当欧阳修开始写西昆体的骈文时,任何对如今文坛之风稍微有些了解的人都清楚,这位必定高中。

唯一还能有疑问的,就是排名。

而欧阳修也以势不可挡的风头,证明了自己的才学,足以力压本届天下各大军州的才子。

国子监解试,高中解元!

尚书省省试,高中省元!

到了这一步,除了有少数酸气的声音,觉得由于知贡举的晏殊和欧阳修同乡,有所偏颇外,绝大多数士子都对其心服口服。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场殿试,只要太后和官家对欧阳修没有微词,以他的才学,高中状元应该也是十拿九稳。

“连中三元!”“连中三元!”

在众人的欢呼声下,狄国宾却注意到,这位大才子神情并没有想象中那般喜悦,反倒盯着黄榜上的头名,神色莫名恍惚,旋即嘴里嘟囔了一句什么,再晃了晃脑袋,才绽放出笑容,呼朋唤友,浩浩荡荡地往樊楼而去。

“可惜不能与这位大才子同科了……”

狄国宾想到这里,突然有些明白,欧阳修方才的失落是因为什么,脚下顿了顿,蓦然间挺直了胸膛,挤开人群,上马回家。

狄家已经不在第一甜水巷对面的锦绣巷中,搬进了太平坊内。

不是陡然发了横财,在京师最奢华的地段买下豪宅,而是朝廷赐予了宅邸。

此番对夏大胜,太后与官家大悦之下,论功行赏,为前线的将士加官进爵,丰厚荣赏。

赐下宅邸则是极高的荣耀,如狄青在拜枢密使时,就被赐第敦教坊,优进诸子官秩,曹利用也有,贬官后被收回了,不过身死后,朝廷又怜其当年的功劳,将宅邸重新还给了他未曾犯事的子嗣。

其他立下汗马功劳以及镇守一方的大将,往往也会通过赏赐房屋的方式,以示对守边大臣的仰仗与器重,此次刘平也破格得到了这份殊荣。

以他的进士出身和历任地方的功绩,再有此次关键的大胜,只要将边功保持下去,未来入主枢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