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章(2 / 3)

花灯,一大一小,亲自放到灯台上,双手合十,虔心祷告。

如果母亲还在,如今会是什么光景?若是弟弟也好好活着,是不是自己也可以教他画画写字,带他踏青骑马呢?

火苗闪烁着,秦书宜想得出神,仿佛回到了母亲还在的时候。

那个时候母亲还未怀上弟弟,父亲也来得少,每日便唉声叹气。

她记得,园子里的人会熬许多苦药,一大碗一大碗喝下去,母亲会苦得发吐。

后来,她就学会了做枫糖,可看着母亲努力挤出来的笑容,她知道枫糖压不住苦药。

她不敢叨扰母亲,常常一个人在园子玩耍,想着还有什么比糖更甜呢?

可没等她想出什么比糖更甜的东西母亲就已经不在了。

眼泪吧嗒吧嗒掉下来。

梁婉意叹了口气,拍拍她的肩膀,“逝者已矣,音音要学会往前看。”

汴南晴也跟着凑过一颗头来,笑眯眯地看着秦书宜,“宜姐姐,要不要去后面逛逛,听说这里有很多果树呢。”

秦书宜抹了眼泪,点点头,“好。”

汴南晴立刻就拉起她往外跑,“母亲,你们去厢房歇息会儿吧,一会儿我和宜姐姐过去寻你们。”

两人沿着回廊往后面去,果然一路栽满了许多果树。

只不过这个时节,正是开花的季节,都还没结果,有风过时,便有些花瓣被吹落下来,洋洋洒洒的。

汴南晴一会儿指指这个,一会儿指指那个。秦书宜就这么笑着看她,也时不时跟着搭几句话。

走着走着就听到一阵丝乐之声。

那声音婉转,音调曲折,荡气回肠,如高山流水般,竟似有种魔力似的引人入胜。

汴南晴当即就道,“宜姐姐,这也太好听了吧,走走走,咱们去看看。”

秦书宜本觉得不妥,但耐不住汴南晴的好奇,只得跟了上去。

穿过一处圆形拱门,又往里走了一段,便就见到了那“声音”的真身。

一身白杏色方形小花绮青衣衫,腰间是一方仙花纹锦带,那人虽是背向两人而立,但听音辨人,想来是个儒雅之人。

就在秦书宜想着是何人时,却见那人转过身来。

秦书宜一愣,东里台!

他怎么也在此处?

她朝着东里台福了福身,“公子好箫音。”

东里台许是也没想到会在这里再次遇见她,脸上露出一丝意外,冲她拱拱手,“没想到这么快又和姑娘见面了。”

汴南晴一愣,“宜姐姐,你们认识啊?你居然认识一个长这么好看的人?”

秦书宜看了一眼东里台,冲她递了一个小声些的眼神,“不算认识,只是有过一面之缘。”

汴南晴一听,眨巴着眼睛道,“一面之缘?那也是缘分啊——”

她冲着东里台道,“既是缘分,那一回生二回熟,以后就是朋友了吧。我叫汴南晴,这位我宜姐姐,秦书宜。不知道,公子叫什么名字啊?”

东里台不禁被逗笑,还是头一回见着这么自来熟的人,他往她们这边走了几步,“在下,东里台。”

这时汴南晴注意到东里台背后的石桌上还有一把古琴,立刻拉起秦书宜的手道,“宜姐姐,这里还有古琴呢,宜姐姐不是最擅古琴吗?不如姐姐也弹一曲?”

秦书宜扶了扶额,还真是“不拘礼数”啊。

她看向东里台,“我家妹妹平日里无拘无束惯了,东里公子切莫介意。”

东里台爽朗地一笑,“我倒觉得汴姑娘性情中人,很好玩儿,秦姑娘也精通音律?”

“谈不上精通,不过是打发时间罢了。”

东里台指着那把古琴,“这是早先家母寄放在这里的,秦姑娘若是不介意,可以弹奏一曲。”

汴南晴一听,更来了兴趣,忙过来拉着秦书宜的手道,“宜姐姐,弹嘛弹嘛,我想听。”

秦书宜耐不住汴南晴的撒娇,朝着东里台道,“那,我就打扰东里公子清雅了。”

东里台笑起来,“姑娘哪里话,不打扰的。”

秦书宜侧目看他,几缕阳光落在他肩上,公子如玉,大约也就如此了吧。

秦书宜坐到那张古琴前,轻轻拨动了一下,清越的声音传入耳中,不掺杂一丝杂音。

“这琴当真很好。”

等秦书宜拨动琴弦,东里台也吹起萧来。

琴箫和鸣,此时配合起来竟丝毫没有任何违和感。

汴南晴怔怔地听着,饶是她这般不通五音之人此时也陷入其中,仿佛置身一片静谧之地,周围有山涧、有鸟鸣,有轻风,有繁花。

一曲奏罢,汴南晴竟都忘了鼓掌。

而此时,寺庙的另一侧的一处园子内,李沐言正泡着温泉,瞑目想着平王的事情,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