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9章(1 / 2)

九州科技返回舱的返回降落过程设计并不是真的像网友们说的那样蹦极,直接从空间站一下子直线降落到地面上。

虽然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但蓝星与九州空间站并不是固定在同一位面同一地点的“点”,直来直去并不是最合理的降落方式。

周健文所在的返回舱在确定了轨道之后,引擎阵列启动,开始按照预定设计的运动轨道,开始缓缓向蓝星地面已一种螺旋下降的方式,一点点开始从慢到快。

在此前的那些载人航天实验当中,九州科技早已经掌握了“黑障”这些特殊区域和阶段的特性,所以这种螺旋下降的速度不是所谓的云端计算,更不是地面指挥中心来进行怎样的设计、控制,而是返回舱自己的本地智慧核心配合天工ai与司南ai进行本地运算,依照之前已经准备好的大量预案,实时选取最优方案。

这就是人工智能与碳基芯片的真正优势领域。

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和不会因为环境变化,就出现思维逻辑问题的“脑子”,可以给航天员提供更可靠的方案。

甚至在必要时候,直接越过航天员,接管返回舱的运行。

只不过此时此刻,对于周健文而言,他并没有其他人所想象的那样“经受磨难”。

“按照以前的经验,只有在返回蓝星大气层后的那段时间区域可以明显感受到震动、摇晃和重力变化带来的身体不适,其实在太空当中,我们不会感觉到其他异常。

但是这次我发现,或许是因为返回舱使用了许多特殊材料,并且对隔离层进行了特别优化设计,所以在太空当中的时候,我反而会感觉到一种安心和舒适的心理感触,

耳机里面的白噪音好像有过优化调整,现在给我的感觉除了安静,还有一种生机勃发的感觉,就像是在大雨过后的森林当中,有植物种子在悄然发芽,还有松树在林间寻找食物,河流里面,有游鱼……”

在返回舱降落的时候,不论是哪个国家、机构的航天员,都会给自己进行心理暗示,以此来保证心理不出现问题,身体能够正常处理工作。

只不过九州科技的航天员除了会自己进行心理辅导之外,因为强大的55g卫星通信,他们还能够实时与地面指挥中心进行对话,分享自己的感觉,作为档案记录。

而九州科技的地面指挥中心也有心理学专家、航天领域专家,为航天员可能出现的疑惑、心理疾病,进行及时的解答、纠正。

在一边感叹的时候,周健文一边还在不时查看自己面罩上面的各项数据以及部分设备、结构的情况。

在整个回家任务的过程中,返回舱虽然一直是依靠智能程序和设备进行智能控制运行,但他作为航天员、返回舱名义上的控制者,也需要密切注视返回舱的各项数据信息,确保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如果出现了地面指挥中心都没有发现的问题,他还需要第一时间报告给指挥中心,让指挥中心想办法解决问题。

如果指挥中心没有办法通过远程操控的方式解决问题,指挥中心也必须要提供给他实地操作解决问题的方案。

如果没有解决方案,那……

那就只能拼命搏一搏了。

尽管这种情况在九州科技的航天历程当中从未发生过,但是顾青一直都在叮嘱、检查这些方案的设计和落实情况。

在他和航天项目的工程师、指挥员们看来,安全无小事,所有一切问题都不能发生。

甚至这些外面的媒体记者、自媒体大v以及直播间的网友们都不知道,如果今天复杂到数千次的检查当中出现了一个异常情况没有得到解决,那么今天的九州科技航天员就不可能坐上返回舱,进行返回降落任务。

虽然放媒体记者和网友们的鸽子不好,但是顾青不愿意用人命做赌注。

返回舱在进入螺旋降落轨道之后,下降速度在逐渐变快。

指挥中心大屏幕和周健文自己查看的面罩显示区域上面,返回舱的轨迹就像是一缕缕青烟,而返回舱的高度数据,则是向跳水一般。

肉眼可见的在减少。

虽然以前已经成功发射,并且安全返回过,但是对于首次从空间站进行载人发射和和返回着陆,哪怕对自己提供的技术很有信心,但哪怕是顾青都不免有些紧张。

“报告,雷达显示,返回舱即将进入大气层。”

“报告,根据卫星拍摄显示,返回舱外部状态良好!”

“报告,返回舱已经进入大气层!”

“报告,返回舱引擎阵列运转良好!”

“报告!美洲关注地区出现特殊异动!”

前面的一系列报告声音,让指挥中心的开始了一阵又一阵的欢呼叫好声。

而最后一个报告声,则是在非公共频道响起。

李建、顾青都眼神一凝重。

真有这么不开眼的人,要在今天这么大的事情上,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