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来到周大江家时,陈秀英正在院子里收干菜,地里的豆角、萝卜什么的都陆续下来了。陈秀英担心冬天家里没菜吃,趁着这会儿空闲,就多晒一点留着冬天吃。
“弟妹,忙着呢。”薛仁笑着打招呼。
“是薛大哥吧?昨天大江跟我说,您可能会来找我。”陈秀英放下手中的箩筐。
“是这样的,这不临时工厂已经招上了人么,我想找厨房帮工,你有合适人选吗?”薛仁说明了来意。
陈秀英没有立即回答有还是没有,而是问道:“不知薛大哥,对帮工有什么要求,我看看能不能帮您参考一下。”
薛仁想了想,说:“帮工最好要勤快利落,手脚干净,最好还有一些厨艺基础。不过,这样的人可不怎么好找。所以,想问问你有没有认识的合适人选。或者,你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找到这样的人?”
陈秀英这回没再藏着,说:“我家盖房子有两个帮工,人挺好的,干活也干净利落,厨艺也还可以,基本都不用我怎么操心,就是不知道咱们能出多少工钱。”
薛仁考虑了一下,说:“工钱好说,只要人靠谱就行。弟妹,能不能帮我问一下她俩,愿意来我们这儿帮忙么?
一天三顿饭,我会提前一天告知次日的用餐人数,然后,她们根据用餐人数安排早、午、晚餐。早餐和晚餐的用餐人少,也就个人左右,午餐人能多一些,大约二十几人。”
“好的,我明天一早帮你问,等问完后,我让周大江告诉您。”陈秀英爽快答应。
并告诉薛仁如果她俩同意,会让她们尽快去找他。薛仁谢过陈秀英后,便回去等待消息了。
陈秀英待他走后,便去了工地,问田二嫂和胖东媳妇是否愿意去工厂做饭,并将薛仁的要求说给她俩听。
去工厂做饭毕竟是长期工作,田二嫂和胖东西媳妇都表示很愿意,于是,陈秀英就让她俩次日一早去旧的祠堂找薛仁,并将这一段时间她俩的工钱也一并结算给她们了。
第二天一早,田二嫂和胖东媳妇便来到临时工厂。薛仁看到她们到来很是高兴,热情地带着她们来到西厢房,对她们说,以后就在这里做饭,并介绍了工作内容和待遇。两人听后都很满意,决定留下来试试。
就这样,田二嫂和胖东媳妇成为了工厂的帮厨。她们知道这份工作全仗着是陈秀英的推荐,心里也对陈秀英充满感激,干活也更加卖力了,总不能打了推荐人的脸,很快,她们的手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工人们吃得开心,工作起来也更有干劲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而陈秀英这边,因为少了田二嫂和胖东媳妇的帮忙,她比以前更忙了。虽然有些辛苦,但她心里也为她们感到高兴。毕竟,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对于农村妇女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就这样,在所有人的忙忙碌碌中,临时工厂开始运行了。
为了方便工人们熟练掌握工作内容,尽快上手,周大江让周大河、田有财和周大海把各自阶段的工作都细分成几个部分。
然后,每个部分安排一个岗位,该岗位的工人,只需要学这一部分的工作内容就行,这样,学起来就简单多了,很快,大家就都能上手了。
薛进是个学习能力特别强的人,周大江的这番安排,给了他思路,工艺还可以这样安排。他以前也做过管事,只不过从来没想过将一项工作内容拆分成几个部分来完成。
他知道周大江不会常待,待工厂步入正轨后,他就会撤出来,只偶尔会在技术方面给点意见。趁着他现在还在的期间,能多学一些是一些。
第二台冲压机也组好了,周大江将冲压机的工作原理,尤其是可替换模具部分,又重新给几个技术骨干讲解了一番。
工厂不可能只加工这几个产品,以后还要加工其他产品,其他产品的加工研发也会逐渐落到他们的头上,这方面的创新意识也要提前给他们灌输才是。
待工人都能够稳定上手了,周大江又将绞肉机的图纸给拿了出来,先让几个技术骨干研究,看看哪个部分的加工能够再改善一下,等订单来了,也好直接投产。
一晃又是十多天过去,周家的新房子终于要上梁了。
日子是周大江之前就找人看好的,这天一大早,周家人就忙活起来了。按照习俗,上梁可是件大事,得好好操办。邻里乡亲们也都赶来帮忙,场面好不热闹。
吉时一到,鞭炮齐鸣。周大江和武春生站在屋顶,亲手将绑着红布的大梁安放进榫口当中,合榫对好。
下边鞭炮齐鸣,众人纷纷叫好。匠人们齐声喊着“上大梁呀,大吉大利!”。并向下方抛洒小鱼馒头和糖果,还有装着铜钱的小红包。
周思思以前只在书上看到过古代上梁的习俗,还是第一次亲身经历,这会儿见大家纷纷去抢抛下来的东西,还给她吓得一愣,铁头怕妹妹吃亏,忙拽了她一把,“还愣着干啥,赶紧抢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