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是夏朝的第二代君王,关于他有诸多传说,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内容:
1 出生传说:
- 启的母亲是涂山氏部族的女子。屈原在《天问》中曾记载“禹巡治洪水,走遍四方,一次,偶然与涂山氏相遇于台桑,怀孕的涂山氏女生下了启”。这为启的出生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传说中启出生四天后,大禹就出去治水,启由母亲涂山氏抚养教育长大。
2 继位传说:
- 和平继位说:《史记·夏本纪》中记载,大禹死后,原本选定的继承人伯益为大禹服丧三年后,把天下让给启,自己避居到箕山的南面。而百姓因为启有贤德的名声,诸侯因为启是大禹的儿子,不去朝拜伯益而去朝拜启,于是启便继承了天子之位。
- 武力夺权说:《古本竹书纪年》中记载“益干启位,启杀之”,意思是伯益篡夺了启的天子之位,于是启把伯益杀了。《上博楚竹书·容成氏》以及《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战国策·燕策一》《史记·燕召公世家》等史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认为启用武力夺取了天子之位。《楚辞·天问》则记载启想要谋夺伯益的天子之位却被发觉,于是被伯益拘禁,后来启逃脱后,攻打伯益才夺得了天下。
3 甘之战传说:
- 启继承帝位后,有扈氏部族不服,起兵反抗,于是启率领军队讨伐,双方大战于甘,史称“甘之战”。决战之前,启作《甘誓》,召集六军的将帅,举行誓师大会。在誓师词中,启宣布了有扈氏部族的罪状,“威侮五行”及“怠弃三正”,意思是“有扈氏欲用暴力改变天意,背弃天地人的正道”;其次打着“恭行天之罚”的旗号,宣告了战争的正当性;最后申明了将士要遵守的纪律,强调了奖惩制度。最终启的军队打败了有扈氏部族,巩固了帝位,各地的诸侯都来朝拜。不过,对于这场战争的过程,不同史书的记载也存在一些争议,例如《吕氏春秋·先己》中记载,启在甘泽与有扈氏开战,起初并没有获得胜利,六卿请求再战,启没有同意,后来他厉行节俭,励精图治,第二年有扈氏就归服了。
4 武观之乱传说:
- 在启的晚年时期,发生了“武观之乱”。启的儿子武观被放逐到西河,后来武观在西河发动叛乱。启派彭伯寿率领军队征伐西河,很快就镇压了武观的叛乱,武观归顺,之后率领部族东迁。关于武观之乱的经过留下的记载很少,这也为该事件增添了一些神秘色彩。
5 钧台之享传说:启即位后,在钧台召开盟会,宴请各地的诸侯,史称“启有钧台之享”。之后,诸侯跟随启回到冀都,启又在璿台大宴诸侯。这一系列举动加强了启与诸侯之间的联系,巩固了他的统治的地位。
启的这些举动确实在多个方面对巩固其统治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政治层面
1 确立权威:通过钧台之享这样盛大的盟会和宴请诸侯的活动,启向天下展示了自己作为天子的权威。在古代,这种大规模的集会往往是权力的象征,启能够召集诸侯参加,表明他在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得到了广泛认可。
2 强化等级秩序:盟会和宴请活动中,诸侯的参与和服从进一步强化了夏朝建立的等级制度。启作为天子位于权力的顶端,诸侯则处于从属地位。这种明确的等级秩序有助于维护政治稳定,确保政令畅通。
3 增强向心力:启通过与诸侯的互动,使诸侯感受到自己在夏朝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价值。这种互动增强了诸侯对夏朝的向心力,使他们更加愿意服从启的统治,为夏朝的稳定和发展贡献力量。
二、外交层面
1 加强联系:钧台之享为启提供了与诸侯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在古代交通和通讯不便的情况下,这样的活动对于加强外交联系至关重要。通过交流,启可以了解各诸侯国的情况,协调各方利益,避免冲突和矛盾的产生。
2 展示实力:盟会和宴请活动也是其展示夏朝实力的重要场合。盛大的场面、丰富的物资和强大的军队展示,让诸侯对夏朝的实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种实力展示可以起到威慑作用,使诸侯不敢轻易挑战夏朝的统治。
3 建立联盟:在活动中,启可以与一些重要的诸侯国建立更紧密的联盟关系。通过联姻、赏赐等方式,巩固与这些诸侯国的关系,共同应对外部威胁。这种联盟关系有助于扩大夏朝的影响力,维护地区的稳定和安全。
三、文化层面
1 传承礼仪:钧台之享等活动是夏朝礼仪制度的重要体现。通过这些活动,启向诸侯展示了夏朝的文化传统和礼仪规范,使诸侯在文化上认同夏朝的统治。礼仪的传承和推广有助于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2 促进文化交流:诸侯来自不同的地区,他们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也带来了各自的文化特色。这种文化交流有助于丰富夏朝的文化内涵,促进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3 树立榜样:启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