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粮食危机(3 / 4)

回到六零年代 邹粥粥 2441 字 1个月前

“你……你啥意思!”老石气恼。

“别急别急!大家好好说话。”蒋书记打圆场。

叶青立马换上笑脸:“石厂长,一家子兄弟姐妹多,父母管不过来,老大有锅,老二有柴禾,老三会挑水……现在一起饿肚子,你说该咋办?”

老石一怔:“你想……”

叶青点头:“没错!就是你想的那个意思,只要你办事够快,今晚矿石就给你发过来,多出来的十几车皮我们换成铁锅拉走!”

……

铸铁厂召集厂委紧急开会,财务室打着算盘换算走账,这点花活在老帐房手下不叫事。

两个小时后,财务做好销售账,个个脸上都喜气洋洋。多出来的几车皮矿石可以锻造更多铁锅,厂里当福利发下去,大家都能吃口饱饭啦!

上午十点来钟,满满一大车的铁锅装好,三辆车直奔北泽省。

除了叶青他们几个,一大伙儿人谁都搞不清楚厂委这是要干什么。急慌慌召集人手连夜出来,跑到人家铸铁厂拉了一大车铁锅,食堂也用不着这么些啊?

下午时候,终于到了和安徽交界的北泽农村。

叶青把车上大家写好的小黑板竖到车前,上面是各种粮食农作物的收购价和折算斤两,比收购的价格要高上个一两分钱。

叶青放好后站在车上开始大喊。

“乡亲们!换铁锅啦!红薯小米高粱米白面!什么都能换!精铸的大铁锅啦!国营厂铁锅下乡支援农村啦!”

叶青起了个头,王大壮几个马上跟着喊起来。

“铁锅下乡啦!”

“铁锅下乡啦!不要券!”

地头闲着看热闹的村民一下子沸腾,铁锅啊!不要券!

农村家家户户一般都是两口灶连着,一个煮饭一个炒菜。以前铁锅都砸了炼铁,现在各家回各家吃饭,就算找门路买到锅的也就那么一口。还有至今仍用砂锅破陶罐凑合的,一听说国营厂子的铁锅不要券立马都振奋了。

奔走相告,不大一会儿,大卡车前就聚集了大半个村的人。

“红薯收购价一分七厘,县里铁锅十五块六一口,他们这价是咋算的?”

“七百五十斤红薯换一口,约摸到两分一斤啦!”

“到底划不划算啊?”

“划算!拣着便宜啦!一斤多三厘呢!”

“还不收工业券!铁锅票也不要!划得来!”

“快算算小米的……”

“白面的划算不?”

“俺家里玉米多,拿它换亏不?”

……

识不识字的,心里都有一本账。

脑子快的已经回家扛粮食去了,老头儿带着儿子,老妇领着闺女媳妇,全村几百户人口都热火朝天的往家跑。

不大一会儿,驴子车,排子车一趟趟的往村头赶。

“我来三口!”

“二大爷!你要那么些个干啥啊?”

“三个儿子呐!成了亲分家,谁还不得给口锅?”

大卡车围满了人,那边孟矿长周矿长一人押一辆车,带着人监督过磅收粮食,老脸都笑成了花。

这边蒋书记指挥,叶青收白条,任大姐记账,两个工友在车上给抬锅。

他们下午时候到的,到了傍晚时分,铁锅所剩无几,三大车粮食已经装的满满!

大部分都是红薯玉米面和各种杂粮,少数的大米白面。

“十六吨多!”任大姐兴奋低声道。

蒋书记眼神振奋:“红薯太多占了分量,这次经验不足,下次要控制各种粮食比例!”

叶青点头,经验要实践中慢慢摸索。

孟矿长不敢相信:“一个下午啊!十六吨粮食?”

周矿长激动万分:“不枉费咱们起早贪黑折腾两天!”

两个矿长都五十来岁的人,连夜赶路,提心吊胆,吃的就是自己带的菜团子,渴了喝口水壶的凉水,真够不容易的。

“咱们鸣锣收兵!回矿上食堂吃庆功宴!”叶青喊。

“班师回朝!”蒋书记下令。

“庆功宴!”周矿长也高呼。

“回去我得先喝碗面条汤!”任大姐也是劳苦功高,上班这么些年头一会这么折腾。

三辆大卡趁着朦胧夜色缓缓往回开。

叶青心情大好。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哎嗨来嗨嗨归……”

“哈哈哈……小叶你唱的是啥?歌词听着倒是熟,咋一句都不在调上?”周矿长放声大笑。

孟矿长憋笑:“小叶这是自作曲。”

“好听!痛快!接着唱吧。”蒋书记鼓掌。

叶青开始人来疯:“马儿哦……你慢些走,哎嗨来嗨嗨走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