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在京广线这条铁路上,一列和谐号列车正在飞速行驶。在这辆列车上,有一个靠窗而坐的身影,那就是已经 50 岁的冷秋。她静静地凝视着窗外,看着不断后退的风景。
此刻正值十月下旬,正是深秋时节。从南方一路向北,眼前的景象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起初,窗外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仿佛还停留在盛夏。然后,绿意逐渐收敛,萧瑟之色开始显现。当列车驶过长江后,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金灿灿、红艳艳的彩色树林,秋天的气息愈发浓厚。越往北行,就连太阳似乎也被染上了一层金黄色,天空高远,云朵洁白,让人可以尽情地眺望远方。这真是一幅美丽的画面:碧云天,黄叶地。这样的景色让冷秋不禁想起了人生的旅程,就如同这四季的更替一般,从青春年少到中年鼎盛,再到老年迟暮,最终走向深冬。也许在某个时刻,一场大雪会降临,将一切都覆盖,归于平静。尘归尘,土归土。人们常说年龄越大越喜欢回忆过去,冷秋看着车窗外如四季变换般的风景,思绪也渐渐飘回到她的一生之中。
冷秋至今还清楚记得收到大学通知书的那一天,1992年的夏天,冷秋正在把刚割来的青草扔向鱼塘里的鱼群,看着鱼儿们争抢夺食,心思沉沉。
通知书是表哥送来的,“秋、秋”表哥叫了好几声,冷秋才回过神来。拿着通知书,冷秋内心没有波澜。因为高考发挥失常,只考了455分,冷秋填报了本市的师范专科学校。所以,通知书也是荆江师范发来的。
好歹是考上了,冷秋的父母在村子里大摆酒席。在他们村,流行赶人情。
无论大事小事,恨不得修个鸡舍都要摆上酒席,为的就是收人情份子钱。你不请他请,份子钱照样得出。
何况冷秋这是考大学,正儿八经的大事。来赶人情的乡亲们是真心羡慕:
“老冷家两个娃争气啊,都会读书”
“秋丫头一看就是拿笔杆子,吃商品粮的人”
也有嫉妒羡慕又不服气的人,阴阳怪气:
“一个女娃娃读恁多书干啥,还不是别个的人,我就不给我姑娘读,早点回家帮我打下手多养一些鱼还能帮我多赚点钱”
其他乡亲有见识的就批评他:“你和我一样都是土老冒,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娃娃们又是一代人,你还想他们走我们老路啊?”
“是滴是滴,要读书才能出人头地,当农民能有啥出息”乡亲们都点头附和。90年代初,农村虽然已经实行了包产到户,粮食有了剩余,但是每年上交公粮后也所剩无几。
冷家所在的农场属于国营农场,因湖泊较多,农民们以养鱼为主。养鱼不仅投资大,也受自然灾害影响。遇到洪水暴雨天气,鱼苗缺氧翻塘,大片大片的死。一年的收成即便不亏也不够上交赋税的。
“好好读,读出去了再不要回这穷地方来了”有乡亲给冷秋加油打气。
“嘻嘻,谢谢叔,我努力”冷秋大大方方的笑着给乡亲倒酒。
这场宴请总算解决了冷秋的学费,也只是学费而已。
冷秋还有一个弟弟冷晨,正在念初三,也是关键的一年。父亲重男轻女,和那些个顽固封建的乡亲一样,不赞成给女孩子读书,现在能给冷秋交学费已经是不错了,不会再有更多的钱给她。
在教务处登记交完学费,冷秋手里只剩下寥寥无几的几张票子,想想接下来的生活费,冷秋皱眉叹了口气正要离开,就听到旁边有个声音:
“303”新生乐新词也正好拿到宿舍分配条,口里念着宿舍号码。
冷秋看了一眼自己手上的宿舍条,也是303
“你也是303?”冷秋和乐新词不约而同的问,又都不约而同的笑了。
青春年华哪有那么多烦恼?两个年轻的姑娘瞬间就因为这点机缘巧合开心极了。
进一步交流之下得知,两个人都来自大芷湖农场,只不过冷秋的父母是农民,阿乐的父亲是电力所职工,母亲是家庭主妇。
“嗨,看你愁眉不展的,原来是为这事啊?”乐新词听说冷秋为生活费发愁,爽朗的一挥手:
“我的够呀,再说了,真不够的话,我俩吃一份呗,反正我吃的不多。”
“谢谢你,新词,我会想办法的” 冷秋非常感激刚认识不久就对她如此慷慨的乐新词,但生活的窘境多少还是让她觉得有点自卑。
“没事,谁让我们俩这么有缘呀,你叫我阿乐好了,我高中同学都这么叫”乐新词挽起冷秋胳膊。
“嗯嗯,好的,阿乐,缘分真奇妙啊。”冷秋笑眯眯,很庆幸刚来就认识到这么一个好姐妹。
冷秋和阿乐两个人大学的第一天就成为了好朋友。一起上下课,一起吃饭,她俩又都热爱文学。晚自习时经常凑一起分享各自写的散文、诗歌。冷秋会弹吉他,阿乐朗诵诗歌的时候,冷秋就弹吉他给她当背景音。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日子浪漫而美好。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