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办学堂(2 / 2)

逸又细细地看了一遍,不由地竖起大拇指,“你就是天生当先生的料!”

若是云舒一开始就将这个单子交给他,他还不会有这样的感叹,而云舒在观察了小宝几天之后才列出这张单子,无疑就多了层因材施教的心思。

云舒不好意思地咳了一声,补充道:“这些得在县里买,镇上不一定有。”

江逸点点头,“明天我跟你大哥去趟县里,正好也买些蔬菜种子。”

这是让江逸忧心的另一件事。他家冬小麦种得比别人家晚,地里苗缺得厉害。江逸想着若是再补种麦苗也不一定能活,干脆种些耐寒的白菜萝卜,放到冬天也是样菜。

江逸发了话,苏云起无论有什么事都得往后推。

第二天,俩从交待好了家里的事,就驾着马车出发了。

临出门江逸还问小宝,要不要跟着去县里玩。

小宝眼中露出期待的光彩,刚要点头,随即看到一旁板着脸的云舒,最终艰难地摇了摇头。

江逸忍着笑,坏心眼儿地诱惑:“真不去?去了就可以吃到糖葫芦和肉包子!”

小宝瞪大眼睛,明显地吞了吞口水,转身就往上课的屋子跑,边跑嘴里边喊:“逸哥……早点回来!带……糖葫芦、肉包子!”

江逸忍不住哈哈大笑。

他们赶得巧,这天正好是县城每旬一次的大集,十里八乡的商贩们都会在这一天聚到集上售卖自己的商品,甚至还有远道而来的商人。

村民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县城赶集,尤其是农闲的时候,即使不买东西,也愿意拖家带口地看看热闹。

江逸在路上碰到了好几波去赶集的人,有枣儿沟的,也有外村的。其中赶车的极少,大多都是用两条腿走路,他们天不亮就出发,到县城大概八九点的样子,正好是最热闹的时候。

江逸和苏云起驾着马车,速度要快上一倍,虽然出发得晚,最终还是赶上了这些人。

如今江逸断了回现代的念想,心态上也放开了很多,遇到认识地总会主动打个招呼,邀请人家到自己车上来。

村民们几乎没人客气,手一拄就能蹦到车上。

于是,江逸家的平板车上人越来越多,眼看着就装满了。小孩子们坐在车梆上,女人们搭着腿坐在后面,上些年纪的坐在中间最稳的地方,男人们就坐在前面和江逸说话。

再往前走,如果再碰到了女人小孩或者老人,就会有一两个男人主动跳下来让他们上车。

其他村子也有驾着平板车的,上面的情况和江逸这个没什么两样。

大家见了别管认识不认识都会笑着调侃两句,在这个过程中,枣儿沟的人明显底气要足一些,因为他们坐的可是货真价实的“马”车,真是既快又宽敞,可不是那些牛车或者驴车能比的。

其他村子的人忍不住啧啧称奇,这枣儿沟以往可是最穷的,到年根儿底下才舍得赶一两回集,身上穿的也是补丁叠补丁,鲜少见到这种喜气的样子。

如今一看,人家那穿着,那气色,看来外面传得没错,这枣儿沟眼瞅着就要富起来了。

于是,七大姑八大姨的开始动起了心思,盘算着家里有适龄女儿的,赶紧着往枣儿沟嫁吧!

苏云起在前面板着脸赶车,村民们也对他带了几分敬畏的心思,于是就剩下江逸成了大伙搭话的对象。

江逸倒也从中了解到了不少事情。

有个姓吴的大叔问江逸去集上打算买什么,江逸就说了买菜籽的事。

吴大叔抽了口旱烟,慢悠悠地说:“若是在麦子地里补苗的话,倒不如用菠斯菜种,比白菜和水萝卜都好。”

“菠斯菜?”江逸脑子一转,“是不是能和小麦一起越冬,来年春天收的那种绿叶菜?”

吴大叔点点头,“听起来是,城里有不同的叫法吗?”

江逸开心起来,“如果和我想得一样的话,我们叫菠菜。”

殊不知他心里都乐开了花,菠菜哎!没想到在这里还能找到菠菜!若是种上几垄菠菜,早春青黄不接的时候完全就不用发愁没蔬菜吃了。更何况菠菜营养丰富,不可多得。

车上其他人听到他们的对话,纷纷打听那是种什么样的菜,好不好养活。

江逸这才知道,枣儿沟根本没人种菠菜。整个车上,也就吴大叔一个人知道有这种菜,这还是因为他和卖菜籽的那个商贩熟,从他那里听来的。

没关系,江逸给自己打了打气,只要能找到菠菜种子,由他开头,保管年内能流行起来。

江逸沉浸在喜悦之中,并没有发现,当他提到进城还要买些笔墨给家里的小弟弟启蒙时,一车人艳羡的眼神。

车上凡是带着孩子的,都忍不住拉住自家孩子的手,露出期待又愧疚的复杂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