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月浅满意地颔首,她轻轻放下茶杯,走到窗边,夜风轻拂,带来丝丝凉意。她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思绪更加清晰:“好,我知道了,去吧,好好休息。”
碧落行了个礼,悄声退下。
第二日,阳光透过细纱窗帘,洒在县公府的厅堂之上。府中的仆人们早已忙碌起来,为迎接婉菲郡主的莅临做着最后的准备。庭院里,繁花似锦,清泉潺潺,一派喜庆祥和的景象。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金碧辉煌的太和殿内,文武百官分列两旁,气氛庄严肃穆。启朝皇帝李谊泽端坐于龙椅之上,他的面容刚毅,目光如炬,审视着殿下的群臣。
“诸位爱卿,近日南方数州连降暴雨,引发洪灾,百姓流离失所,朕心甚忧。今日召集众卿,商讨对策,望众爱卿畅所欲言,共商良策。”皇帝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回荡在大殿之中。
“启奏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户部尚书江德言率先出列开口说道,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
“江大人此言差矣。”吏部尚书柳懷忍立刻反驳,“国库本就不充裕,若再开仓放粮,岂不是雪上加霜?”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狡黠,目光在朝堂上扫视,似乎在寻找支持者。
“柳大人所言甚是,但百姓的生死岂能不顾?”江德言针锋相对,他的目光坚定,不容置疑。
皇帝李谊泽高坐龙椅,眉头紧锁,他的目光扫过众臣,最终落在了裴景辰身上。
“裴爱卿,你对此次灾情有何看法?”皇帝的话语坚定而铿锵。
左相裴景辰上前一步,不慌不忙地说道:“陛下,民以食为天。臣认为当务之急是开仓放粮,设立粥厂,安置灾民,确保灾民的基本生活,同时派遣得力官员前往灾区,确保粮食和物资能够及时送达灾民手中。”
他顿了顿又说:“陛下,赈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找出灾情频发的根本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臣提议组织民众修复水利,以防未来再有类似灾害发生。”裴景辰的话语简洁有力,直指问题核心。
裴景辰与右相赵贤达并列站在文官之首,身着一袭紫衣官服,在晨光中泛着淡淡的光泽,眉宇间透露出一股从容不迫的气质。他的声音清朗而有力,提出的对策既周全又实际,显示出他过人的才华和深思熟虑的策略。
皇帝李谊泽微微点头,他的目光在裴景辰身上停留了片刻,似乎在思考他的提议。
户部尚书江德言紧接着说道:“陛下,臣以为裴相所言极是,目前最重要的是确保灾民的基本生活,户部将尽快调拨银两,以解燃眉之急。”
“陛下,臣以为赈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加强军备,以防外敌趁机侵扰。”户部尚书话音刚落,车骑将军苏铁柱便站了出来,他的声音洪亮如钟。
此言一出,右相赵贤达立刻反驳:“苏将军此言差矣,如今国库并不充盈,若再加强军备,岂不会加重百姓的负担?”
车骑将军冷哼一声:“赵大人只知舞文弄墨,岂知边疆之重要?若无强军守护,何来百姓安宁?”
太子李以琛也站出来说道:“父皇,儿臣认为赵相和苏将军的话都有道理,但救灾如救火,不可耽搁。儿臣愿意亲自前往灾区,监督救灾事宜。”
四皇子李宁策则冷笑一声:“大哥不愧是太子,总是身先士卒。不过,儿臣认为,救灾固然重要,但也不应忽视了朝堂上的稳定。”
凝亲王没有说话,他的目光在赵丞相和苏将军之间来回扫视,似乎在权衡着什么。
“陛下,老臣以为,救灾是当前的重中之重,但同时也不能忽视了对官员的监察。臣请陛下下旨,由御史台派人前往灾区,监督救灾事宜,确保每一分银两都用在刀刃上。”御史大夫沈憬出列上前说道,他的声音铿锵有力。
“陛下,救灾固然重要,但国库亦不可过度消耗。臣建议,应同时号召各地富商捐资捐粮,以减轻国库负担。”右相赵贤达缓缓开口,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责任感和对国家的深切关怀。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但同时也不失温和,让人感受到他并不是在挑战皇权,而是在为国家的未来着想。
他的目光扫过朝堂上的其他大臣,似乎在寻求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其他大臣开始窃窃私语,有的点头赞同,有的则眉头紧锁,似乎在考虑这提议的可行性。
皇帝目光深邃地看着右相,似乎在权衡他的提议。
御史大夫沈憬点了点头,表示赞同。这时,柳懷忍却站了出来,他的声音阴沉而狡猾:“赵大人所言甚是,但臣以为,赈灾之事应由地方自行解决,京城只需做好监督即可。”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裴景辰的眼神里划过一道寒意,他知道柳懷忍此举不过是想削弱京城的权力,加强自己的地方势力。
“柳大人此言差矣。”裴景辰的声音再次响起,他的声音不大,却足以让整个朝堂安静下来。“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