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
机会转瞬即逝。
当一个家庭遇到大事儿的时候。
很难抉择。
特别是关乎到将来生死存亡的大事儿。
几个老爷们,一根烟接着一根烟地抽。
没一会儿,整间屋子就变得仙气环绕。
“行了行了,别抽了,咋?三妮都来信了,该去就去呗!多大点事儿!”李巧从外面走进了屋,把门一打开,外面的冷风那么一吹,所有人都打了个哆嗦,她嫌弃地扇了扇面前的烟雾:“都给老娘滚出去!”
三个大男人齐齐蹲在屋檐下,旁边还站着自家的媳妇,还有第三代。
秦大穷家,秦大穷算是家主,下一代就是秦建军、秦建国还有秦京茹,再往下,秦建军的儿子还有秦建国的儿子也已经成年,秦建军的儿子已经有了孩子了。算是第四代也跟着出来了。
“要说,小姑子说得就没错。”大嫂开口说道:“现在咱们家挨着农场,日子是过得不错,但娃娃,总归是要读书的,到城里去读,怎么着,也比在村子里好。”
“是啊是啊,甭管怎么说,也得顾着下一代吧。”二嫂也跟着附和。
秦京茹在第一次回来之后,总是有意无意地跟两个嫂子说起读书的重要性。其实从那时候开始,两个嫂子就听进去了,可当时的环境不允许,这学上着上着,特么学校就停了,不少老师都变成了x老九。各自的孩子想要读书也读不成了。
再往后,便只能种地了。
若是没有秦京茹这货,在秦家村不好不坏地过着也没啥事。
可问题是,秦京茹每次回来之后,都拉着她们说这说那的,还给了他们不少好东西。特别是这几年,干脆,直接开了个大酒楼。
也就是秦大穷在上头压着,不然这两个嫂子早就上门去了。
而他们的第三代,也就是秦建军秦建国两个人的孩子,也很想去城里闯闯,小时候,他们最希望的事情,就是小姑姑回家,小姑姑一回来,就能听到好多好多的故事,还能有好多好多好吃的。
至于秦建军和秦建国,那自然也是想去的。
唯一的问题就是老爷子。
秦大穷的脸色并不怎么好看。
他也知道闺女孝顺,女婿也不差。可这事儿……
“行了,这事儿,就定下来了。”不等秦大穷开口,李巧先说了:“顺便啊,把家分一分。”
“妈?怎么还分家了?!”秦建军和秦建国都懵了。
“咱们家早该分了。”
“不是,妈,好好的……”
“行了,听我说完。咱们村就是这么个规矩,正常来讲,小立出生的时候,咱们家就该分了。拖到现在,一方面是你们两个孝顺,另外一方面是咱们家的氛围也算还行。”
李巧说的是实话,两个儿媳妇虽然经常会往自己的小家里扒拉东西,可她们在大事上从来都不含糊。至于往自己家里扒拉东西,那都不算是毛病。这一大家子的第三代也算是和和美美。日子过得不错。
“现在呢,要到城里去了,也算是要开始做生意了。建军,建国,你们也是当爷爷的人了。这个事儿,你们自己回去商量。但是有一点,我还是要先说好。你们两家,得在村子里留人,京茹说了,不大可能会亏钱,至少能让咱们家在城里立足。”
“可立足归立足,咱们庄稼人,稳重些,村子里的地不能丢,谁去城里卖货,谁留下来看家,你们自己回去商量。我就一条,若是你们没本事在城里买房,那村子里就得有人待着,甭管怎么说,得一条退路,明白吗?”
“明白的!娘!”建军和建国都还没说话呢,两个媳妇先喊上了。
“行了,都回去琢磨吧,我跟你们爹再商量商量,看看这个家,该怎么分。”
两个儿子被李巧赶走了。
秦大穷沉默不语地待在屋檐下,良久不说话。
“怎么着?我老婆子帮你做了回主,不开心?”李巧蹲在他的旁边,拿过他的烟杆,自己“吧嗒”了一口。
“哎。”秦大穷叹了口气:“也不是,就是不知道这事儿,是好是坏。其实我觉得,咱们家现在就挺好,挺好的了,搁以前,这种日子,你敢想吗?”
“这怪谁,还不得怪你那闺女。我不说别的,你那闺女,现在看上去就跟个二十来岁的小姑娘似的,跟她大侄子站一块,看起上比她大侄子还年轻。每天回来傻乎乎地乐,她大嫂、二嫂看在眼里,心里能不想去吗?”
秦大穷张了张嘴,到底还是说不出话来。
这人,就怕比对。
是,现在的生活,比起以前那阵子,好得多了。
可这看跟谁比。
按照秦大穷的话来说,秦京茹过的那些个日子,过得那叫一个造孽,前些年也就罢了,现在,好家伙,大酒楼都开上了。尽管她没说能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