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中)(2 / 3)

,袁鸣宇捧着热茶朝天上一指,“今日并未落雨,檐下却有雨声。”

“长史是说,这粮的问题是早积在隐蔽处的,现下不过是到了掩不住的时候,一股脑出来了,倒像是今年才出的毛病了。”

袁鸣宇深深看了她一眼,茶水的热气烘了脸也不以为意,“娘子慧见颇深。”

宋照明本想继续追问,可绾风扣了门扉,小心翼翼地撩帘说府外又出了事,她不得已敛了裙,向袁鸣宇告辞,“眼下郑禹衡自己失了方寸,城中诸事怕是又乱了,军事暂清,某带着人到外头瞧瞧。”

“又是何事?“从府衙到高台半里不到,已有不少百姓聚在此处嘈杂,宋照峒一面急急赶去,一面向绾风问道。“有人急着要出城避难,推操在一起,要官吏打开南门,郑司马远远瞧了一眼,就推说自己有急病,万娘子没办法,寻不着娘子,才把我们找来,梳雾姐姐已经过去了。”“出城避难?”

宋照明没等到绾风再回,便两步一阶地上了高台,她本想给大家鼓鼓士气,齐心协力等季将军回来,可她真到了台上,放眼望去全是一双双饱受苦难,又濒临绝望的眼眸,她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放我们出去!"底下的人见着她,安静了一瞬,又此起彼伏地吼起来。

宋照明在其中看到了不少熟面孔,有西市街口扬酒旗的老板娘,也有临时来将军府帮工砌墙的小子,还有前两日期期艾艾跑来找绾风梳雾交流时兴水粉的小娘子,他们大多是沉默的,带着犹疑又期盼的目光,更多的是从未见过的生面孔,背着孩子,扶着老人,衣衫褴褛,布袋大却空晃晃,紧紧攥着背带,有的惊惧胆怯,只缩在角落,还有的,像是被苦难逼出了最后一点精神,高声叫喊着,拳头砸向空中,让府吏开门放人。太原府所有的官兵已经尽数派去守城门,没留一点给城中突发的骚乱,宋照明拽了一个平日负责文书的小吏上来,自己喊不出声音,令他帮自己向众人说明,可那人一上台就抖得和筛糠似的,使不上大用。

见状,万冬青提裙飞奔上了台,挥手让小吏靠边,从身后扶住宋照明的腰,“奴帮娘子喊,早年到处走街串巷的,嗓子亮得很。”

宋照峒只觉一股热流抵在背上,她伸手握住了万冬青的手,深深吸了口气,“各位!现今的情况想必各位也了解了,所有战士还在前线为我们浴血战斗,其中有不少是我们的家人朋友,而突厥的残暴,每个生活在河东道的人都有所耳闻,如果大家既知这一切,还是决定从太原南下,那么,我们放所有想走的人离开。”

万冬青本是要把宋照阴的话复述一遍给百姓的,闻言却说不出话,只侧看向她,见宋照明冲她微笑点头,才一字一句高声喊了出来。

“我们会在南门口给大家提供三日的吃食,每个人离开时都可以领取,请不要争抢,若发现有多拿者,按盗窃论处,此后的路大家自己当心,太原守军无力护送,请大家谅解。“宋照峒接着道,她始终向台下微笑着,尽管黑压压的人头看得人头晕目眩,她仍试图看清每个人的脸。

“但是,我们会尽力让大家的南下之路没有后顾之忧,某,季将军,袁长史,还有太原城的每一个坚守的官兵,都会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守护太原这道防线,绝不让突厥人越太原一步。”

“当然,某也相信,太原城中还有很多,很多百姓,愿意坚守在这里,不放弃我们一直生活的土地,不抛弃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家人同乡,为他们做最坚强的后盾,照顾伤兵、料理菜肴、修补衣物兵甲,太原需要你们。”“某虽然来这里还不到半年,但某和大家一样,已然将太原当作自己的家,某愿与太原共存亡!”

万冬青的传声从最初的犹豫,变得越来越坚定,高台周边要出城的声音稀稀拉拉地散了,更多之前举棋不定的,不敢出声的人站出来,他们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人,是不愿离开故土的人,共同喊着那句,“愿与太原共存亡!”第二日,宋照明信守诺言,在城门口支了救济的摊子,万冬青也来帮忙,从天亮起,便又不少人拖家带口地来领吃食,他们有些低着头,拿好东西转头就走,有些向宋照明深深一拜,盯着太原城城门许久,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娘子就这么让他们走了?"万冬青隐隐明白宋照明为何这么做,可还是有些不解。

“不然呢?"宋照峒手里的活计不停。

“留下他们啊",万冬青手里这筐粗粮疙瘩不剩几个了,她从下面新端了过来,“他们千里迢迢逃难过来,眼下再出了城,又能到哪里去,况且守城这事,有一个算一个,多个人就是多个胜算。”

宋照峒无声苦笑,摇了摇头,“你昨日可看到他们的眼神了?”

“眼神?"万冬青不明白她问这个做什么。“那是濒死的动物的眼神,他们快被这日子搞疯了,流民们一路被战争追赶,离崩溃不过一步之遥,逃难的日子多了,只要前面还有仗在打,逃难本身反倒变成了一种安全的,让自己安心的生活,谁要是阻了他们逃难的道,谁就是他们的仇人。”

万冬青听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