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探亲(1 / 2)

虽然精神上劝服了自己,但日子该苦还是苦。

吴美玲忍了又忍终于等到队里要去公社办事的日子,她立马咬牙跟上。

说起来也是心酸泪,住在山沟沟里,她几乎与世隔绝,想去县城打电话诉苦都没办法轻易出去,她一个人不敢走。

跟着大队的人跑到县城,吴美玲直接去邮局给家里打电话,一张嘴就是哭声:“妈,我受了大罪了!”

冉星:“……”

“活该。”冉星大大翻了个白眼不客气道:“就知道你受不了那日子。我还当你有多志气呢,结果才去了一周。”

吴美玲委屈:“妈你咋不心疼我,你过来看看就知道,吃的比猪差,睡的比狗差,干的比驴多,呜呜呜,我都这么惨了你还骂我。”

冉星无奈:“那怎么办?时间这么短,你爸想让你回来也没办法运作啊。”

再说他们夫妻刚把女儿主动代替表妹去艰苦地方的招牌打出去,知青办还送了表彰,单位领导也一直夸吴爱国女儿教育的好,现在要是心疼女儿搞啥动作那不是自打嘴巴么。

吴美玲倒不是想回去,她呜呜咽咽诉了半天苦,直说的邮局员工连毛衣都不打了,就嗑着瓜子看她,才把自己想要钱的意思说出来。

冉星在电话那头果然皱起眉:“我们给你寄了不少了,还不够?乡下物价没那么高吧。”

女儿走的时候就带了五百块钱,又答应每个月给她打三十块钱生活费,她自己当知青还有两百块钱安置费。就算女儿在火车上粗心丢了一百五十块钱,但他们知道后又立马给女儿补了两百,这前前后后打了不少钱了,这钱别说去乡下,去首都也够花啊。

吴美玲咬唇:“我不想跟那些女知青住在一起了,她们老排挤我还偷用我东西。妈,我问过大队长,知青可以在队里批地盖房子,只不过将来走的时候房子要留给队里罢了,我想自己盖一座房子自己住。”

冉星也不是不心疼女儿,她缓和了口气:“那盖房子要多少钱。”

“三百!”

其实只要一百五就能盖三间大房子,但吴美玲张嘴就翻了一倍。她要不多要点钱,家里的钱肯定都给哥哥弟弟花了,她多亏啊。

冉星知道女儿应该报了虚数,但她也不想计较,想到丈夫才拿回来的一沓钞票,她觉得花点小钱让女儿下乡过得舒服点别立马闹着回来也行。

“我明天给你寄,盖好房子你就安安心心在那呆个一年半载,不,至少呆个两年,等你爸单位风头过去了才能想办法安排你回城,能做到吗?”

“能能能!”要到钱的吴美玲心情灿烂。

她还没攻略成功当然不会回去了。

就算再回去,应该也不用家里帮忙,自然有夫家的人脉嘛。

*

三个新知青合养的小猪仔被选好抱了回来,安置在右跨院的猪圈里。

那里原本的围墙房屋早就破败塌了大半,队里干脆收拾出来给五保户和知青们盖了猪圈鸡舍用。

几人每天都轮流给猪仔打最新鲜的猪草,三人的小鸡也养在那边,葛平每天下完地还会跑去跟孩子们抓会虫子回来喂鸡,显然第一次养殖动物,知青的热情都很高。

每个人的菜地也都种上各自爱吃的蔬菜,地里的农活她们也陆陆续续都跟着干明白了。

下乡生活可以说是初步走上正轨。

韩婉箐提出想请假回家一趟的请求,老队长考虑了一下就答应了,给她一天半的假,让她趁着夏收前快去快回。

得到允许探亲的许可后,韩婉箐就立马托马大娘在村里找了一户鸡已经不下蛋的人家换了人家的老母鸡,又换了不少队里的干货如红枣蘑菇等,她空间没有的蔬菜也跟队里人换了一些。

又将马大娘和她邻居家攒的鸡蛋换空,跟队部换了一些鸭蛋,还有五保户奶奶腌的酱菜她觉得味道好吃的也换了一小缸,还有队里的水果,竹编的凉席,林林总总的收集了不少城里难买的特产。

晚上收拾的时候陈果还给了她一张联系方式:“婉箐,你想买什么联系我哥哥就行了。”

“诶?”韩婉箐停下手。

陈果低着头看地不好意思:“上次看队里五叔他们搭猪圈鸡舍的时候,你不是羡慕说自己家也想用砖头水泥吗?我帮你联系我家亲戚问过了,说是可以从厂里给你换一些。”

韩婉箐愣住,她确实低声感叹过一次,那是想到自己空间修鱼塘猪圈鸡舍灶台需要,说出来后就改口说是家里需要,没想到陈果竟然记到心里了,还一直想帮她的忙。

韩婉箐心里暖暖的:“会不会太麻烦你了。”

陈果摇头:“不会不会,我家里有亲戚在砖厂水泥厂上班。”

韩婉箐记得陈果下乡时说过,她有个大伯在钢铁厂,家里父母是丝绸厂和纺织厂的。

可能是看出韩婉箐好奇,陈果红着脸给她说了下家里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