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下一战!西川!(1 / 2)

曹操自南阳归来,病势虽复,然心志未泯,局势之重,迁都之念,如磐石压心,挥之不去。

“文和啊,这迁都大计,你心中可有丘壑?”曹操的话语中,既有决断的刚毅,又藏着不易察觉的忧虑。

贾诩,眼神微敛,语气平和而坚定:“丞相所虑极是,刘耀虎踞南阳,锋芒直指许都,天子安危,悬于一线,避其锐气,移驾河北,实为权宜之计。”

他稍顿,眼中闪过一抹精光。

“主公可借天子之名,颁布诏令,自言前番用人之际,偶有失察,今愿亲赴前线,坐镇许都,以安社稷,调度四方之兵。此举,一则可定军心,使将士们知晓主公与许都共存亡之决心;二则,亦可借此机会,重整旗鼓,蓄势待发,为将来反击刘贼,奠定基石。”

曹操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深知贾诩之策,既合天时地利,又顺人心所向,不禁点头赞道:“文和之言,深得我心。此番迁都,不仅要保天子周全,更要为我曹家基业,谋得一线生机。”

自己坐镇许昌,那就可以最大稳住现在的局势,曹操还能赚个好名声,此举一劳多得。

……

而就在许昌上下人人自危的时候,南阳上下全都是一片欢腾的气象。

刘耀的声望无疑是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没有任何人在提起刘耀幽闭生父杀害亲兄弟的事情了,因为刘耀做到了所有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击败曹操!

这位乱世枭雄,一己之力击败了四世三公的袁绍,官渡之战后他就是北方的霸主,手持数州之地。

如今却被荆州的刘耀给击败了,当真是英雄出少年。

刘耀在重新整顿了兵马之后,依旧是继续让霍峻驻守刚刚夺下的南阳关,文聘驻守博望,扼守要道,随时都能够支援南阳关。

霍峻的防守能力是非常出色的。

在那风云变幻的三国时代,刘备之名如雷贯耳,其入蜀之壮举,成就一番霸业,背后自然少不了一群忠肝义胆、智勇双全的英豪鼎力相助。

而在这璀璨星辰之中,霍峻虽非如五虎上将那般光芒万丈,亦非卧龙凤雏之智计无双,却在蜀汉草创之初,以他的坚韧与勇武,书写了一段不为人轻易遗忘的传奇。

昔时,刘璋坐拥万军之众,如乌云压城,誓要将那葭萌小城踏为平地。然葭萌城内,不过数百精兵,在霍峻的率领下,却如磐石般屹立不倒,任凭风雨飘摇,亦不曾有丝毫动摇。

围城之困,足有一年之久,外界皆以为此城必破无疑,谁料霍峻非但未露怯色,反而于绝境中觅得战机,如猛虎下山,直取敌酋。向存,竟在霍峻的雷霆一击之下,命丧当场,一时之间,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

战后,霍峻以其卓越功勋,被委以重任,出任梓潼郡太守。

梓潼郡可以说是蜀地的北大门,益州十分重要的关隘葭萌关、剑阁、白水关等都归霍峻这位太守管辖,可见刘备对霍峻的器重。

文聘的防守能力更是不用多说,有这两个人双保险扼守荆州大门,他曹操想要冲进来都是非常困难的。

刘耀心怀大局,对归降的曹军将士展现出了非凡的胸襟与智略,他决意将这些曾经的对手悉数纳入荆州军的行列,不仅壮大了自身力量,更彰显了宽宏与包容。

他还将于禁这位名将提拔而出,赋予其独领一军的荣耀,此举无疑在军中激起了新的波澜,士气为之大振。

至于那些因战致残的将士,刘耀亦不曾遗忘,安排他们远离战火纷飞的前线,前往新南阳各地,投身于屯田之业,既是对他们过往贡献的肯定,也是给予他们新生的希望,让这片土地在汗水的滋养下更加丰饶。

此时的荆州,历经风雨洗礼,终得安宁与完整。徐庶与蒯越两人,他们不辞辛劳,穿梭于南阳的每一个角落,精心选拔官员,犹如匠人雕琢美玉,力求为这片新生的土地注入最坚实的治理力量,使得南阳之地渐趋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而在遥远的长沙,诸葛亮亦是一刻不得闲。他统筹着练兵、立法、安民等诸般要务。练兵场上,他运筹帷幄,使得士卒如臂使指。

那一日,徐庶轻步踏入刘耀的营帐,神色凝重而又带着几分难以掩饰的激动。

“主公,刚刚接到线报,孙权兵败合肥!眼下淮南之地,犹如长江天堑之钥,孙曹两家必将在此展开一场激烈的较量。此等局势之下,西川之土,恰似静待时机之熟果,我等夺取之良机,已然悄然而至。”

然而,一侧的庞统闻言,眉宇间不禁微微蹙起。

“西川之地,遥远且地势复杂,险峻难测,此时言及时机成熟,恐怕尚显仓促。主公试想,孙权于合肥受挫,其锐气受挫之余,若东吴在淮南陷入僵持,他们岂会坐视良机流失?势必转而图谋荆州,以寻新径。”

“再者,周公瑾之才,世人皆知,其对益州之觊觎,早已非一日之寒。依我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