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根生一愣,随后答道:“何为人?这不是明摆着吗?看到刚刚那群猴子了吧,是不是觉得哪里像人了?不是因为他们能口吐人言,是因为他们是站着的,顶天立地既为人。”
众人并未说话,而是盯着无根生,听他接下来还要说什么。
“至于诚吗,还是那群猴子,刚刚对我们充满敌意,直到看到两位龙虎山的兄弟,作揖行礼,这便是诚。五体投地即为诚。”
张怀义笑着摇头道:“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无根生,你的诚是自诚还是自明呢?”
无根生道:“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化前。这等境界是我追寻的,但又有几人能到?”
张怀义说道:“哦?既然在你眼里诚有境界之分,那人也有三六九等之别了吧?”
“自然,我将会人初步分为四等。第一类是乌合之众,单拎出一个来根本无足轻重。第二类有术无道,有才无德,就像三一的始作俑者李慕玄。只学技艺不学做人,只修体而不修心,心猿未俘,意马由缰,此类人最好掌控。第三类人,他们有力量,有能量,却因为各种原因走不上道,就如同现在的全性。至于第四类人,则是对自身和世界有着清晰的认识,虽然耀眼,但也凤毛麟角,就像张之维那般的人物。”
张怀义含笑道:“那你算哪类人呢?”
无根生笑道:“大家觉得呢?我自当上全性掌门,便保持贵己重生,全性保真处事原则。不以物累行,清静无为,自认浮生一看客,天地一沙鸥。既然全性门人始终上不了自己的道,那我就帮助他们上道。我自认算是第四类人。”
张怀义想到张之维的话,不由嘲讽一笑道:“看来我师兄说的没错,你确实认不清自己啊。你无根生身负神明灵,对人生、人心又感悟颇深,按理你算得第四类人。但何为无根?浮萍无根。你不知道从何来,又不知道去何处。我问你想要什么,你答想要兄弟,我问你想修道何地步,你答随缘。有术无道,引导他人近道,却走不上自己的道。你说自己既是渡人又在渡己,不就是在找自己的道吗?要我说,你只能算作第三类人。”
无根生听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思考过问题。一直以来,他都认为自己的心念豁达、道心坚定,但自从被张之维痛揍一顿之后,他的道心就开始有些动摇了。
如今细细想来,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动摇,而是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道究竟在哪里,又怎么会有所谓的动摇呢?之前所谓的动摇,不过是输给张之维后的不甘心和挫败感在作祟罢了。
无根生意识到,自己以前太过自信和自负,以为凭着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就能横行天下。但实际上,他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甚少,对于修行之路也只是一知半解。
想到这里,无根生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求知欲。他决定要好好审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他明白,只有找到真正的道,才能在修行之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张怀义继续道:“何为人?明礼、知羞、 能言、从善、有悔,此为人。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着衣方能知羞,不然与禽兽何异。能言方能知理,从善方能如流。悔为人之本,知悔方能回头,才能直面内心,寻得己道。无根生,你扪心自问,你做到几分?你所说的人又有几人能被称之为人?”
无根生自是答不出。众人也是面面相觑,诚如张怀义所说,单单是人,他们又有几人能做到知悔呢?
张怀义扫视众人道:“诸位,何为道?”
周圣开口道:“道乃万物根本,大道五十,天衍四九,遁去其一,寻之不得,求之不得,我辈修行之人,终其一生不就为窥得这一丝大道吗?”
张怀义道:“道是花草,是蝼蚁飞蛾,也可以是癞蛤蟆,道无处不在。”
无根生看向张怀义,眯着眼道:“如此说来,我辈修行之人,苦修一生不过是水中捞月了?大耳朵,你是在否定各门各派几千年的传承吗?”
张怀义看了眼田晋中,田晋中接话道:“各派的传承自然不错,错的是人。不管全真、上清、武当还是我天师府,同为道门,所修法门自是不同,但归根结底都殊途同归。那我问各位,但凡是有先祖飞升记载的,有哪位仙人留下过成仙之道的?”
众人顿时哑口无言。
随后田晋中继续道:“我师兄常说道在其中,身在其外。我们所修之法皆在感悟,修为到了,境界自然也就到了。人为天地灵长,自是得天独厚。畜生修行为何先要化为人形?畜生野兽,所作所为皆是本性如此,心猿难收,意马由缰,不知礼,不懂理,故而需化为人形,观人行听人言,方才能够感悟大道。就如猴群一样,我师兄为其开智传道,他们才能知理,懂礼,才能修行悟道。诸位想想,是不是如此。”
众人听后,皆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