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大婚之日(1 / 2)

可贾诩依然继续补充道:“陛下,瀛洲岛虽小,但其所处的位置却不容忽视,为了更彻底地融入并管理这片土地,臣认为,除了利用矮人的力量建造都城,开采矿石外,我们还应考虑将武朝的百姓迁移一部分至此。”

“迁移百姓?”秦川闻言,眉头微皱,似乎在权衡这一决定的利弊。

贾诩见状,连忙解释道:“陛下,迁移百姓不仅可以增加瀛洲岛的人口,还可以解决武朝部分男子娶妻困难的问题,这样既能解决岛上的人口结构问题,又能让新生的后代在血缘与文化上更加亲近武朝。”

“此外,为了确保瀛洲岛的同化,我们必须统一语言与文化,岛上所有居民,包括未来的新生儿,都必须接受汉语教育,尤其是儒家的教化。”

贾诩进一步阐述道:“儒家思想强调礼仪,仁爱与忠孝,通过儒家的教化,我们可以让岛上的居民逐渐认同并接受武朝的文化,从而实现真正的文化融合与统一。”

秦川端坐于案前,眉头微蹙,凝视着瀛洲岛的地图,心中盘算着有没有什么遗漏的。

贾诩立于一侧,手持羽扇,轻摇之间,似有千言万语欲诉。

贾诩缓缓开口道:“陛下,瀛洲岛之事,臣尚还有几言欲陈。”

“哦?贾卿但说无妨。”

秦川抬头,目光中透露出几分期待。

“瀛洲岛虽小,却关乎我大武朝之基业,臣以为,治理之道,首在人心,欲得人心,必先安其居,乐其业。”

贾诩羽扇轻挥,继续道:“故,臣建议,迁移我朝百姓至此,与岛上居民共融共生,然,百姓故土难离,需有大利诱之。”

这个提议刚刚贾诩已经说了。

但他没有说如何迁移,秦川看着贾诩的模样,想来应是有了应对之策。

“大利?何为大利?”秦川闻言,眉头微挑。

“陛下,瀛洲岛虽不宜五谷,却盛产甘蔗,吾等可令岛上居民专事甘蔗种植,再以糖品换取我朝之粮食与银两,如此,岛上居民得以温饱,我朝亦得财源广进,此乃双赢之策也。”

贾诩继续说道:“至于迁移百姓之事,臣以为,可许以三大利诱之,一者,赐以良田美宅,使其安居乐业,二者,赐以佳偶良缘,使其成家立业,三者,许以子孙后代,皆受我朝教化,承我华夏文明之精髓。”

秦川闻言,心中对毒士的印象又加深了。

什么叫不宜五谷,盛产甘蔗

明明是你贾诩不想让瀛洲种粮食,想让他们的土地全部用来种植甘蔗,目的不就是为了控制吗。

就算今后他们有了反心,可没有粮食又如何与朝廷争斗?

可秦川还要顺着他的话说下去。

“贾卿此计甚妙,既合天时地利,又顺人和。”

但这个教化的事情嘛这个可是重中之重啊。

于是,秦川继续道:“然,教化之事,尤为关键,不知卿有何良策?”

“陛下所虑极是。”贾诩微微颔首。

“教化之事,非一日之功,臣建议,在岛上设立学堂,聘请儒士为师,教授孩童经典,如此,岛上居民必能沐浴我华夏文明之光,成为我朝之忠顺子民。”

好,这一切的决定都是贾诩的建议。

可不管秦川什么事情。

就算史官今后要记,那也是贾诩的功劳。

不管今后是骂名还是盛名,都和秦川无关。

“朕准了,就照贾卿所言去办!”

一道道旨意如同春风化雨,迅速在武朝与瀛洲岛之间传递开来。

武朝境内,各州府衙门,闻诏而动,纷纷派遣官吏,细查百姓之心意,统计愿赴瀛洲以求新居之众。

百姓之中,有慕新地之富饶者,欣然愿往,亦有恋旧土之安宁者,犹豫不决。

瀛洲岛畔,大雪龙骑之影,威严肃穆。

彼等将士,一分为二,各司其职。

一者,以铁骑之姿,押解矮人劳工至矿山深处,令其开采矿石,以供国用。

二者,则领命修筑都城。

都城之内,楼阁亭台,渐次拔地而起,蔚为壮观。

秦川立于海岛之岸,望着眼前这番景象,心中豪情万丈。

见事情都已办妥,于是,他决定留下五万大雪龙骑,确保万无一失。

而他本人,则率领大军,班师回朝。

秦川自瀛洲归来,未及数日,京城便迎来了一场盛大的喜事。

海瑞与深深姑娘的大婚。

这场婚礼,不仅因双方情投意合而备受瞩目,更因是皇帝亲自下旨。

婚礼之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海府内外,张灯结彩,红绸如浪,从门楣垂挂至地面,随风轻舞。

府邸前,两排高大的灯笼一字排开,灯火通明,将夜色提前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