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募兵升官发财好事连连 1(2 / 3)

这二百多名壮丁,正是何炜受到第一零三师新兵惨状的启发后,决定先行自行募兵的首批成果。

原本,为了提前在兵员上做好准备,尽量保证部队中多一些主动当兵,素质较好的“志愿兵,”何炜在参观完第一零三师回来的第二天即命令特务营的全体官兵停止休整,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募兵大业之中。

起初何炜对募兵的设想很简单,有句话说的好,当兵吃粮,拿饷卖命,要招人来当兵,就得保证基本的待遇,就要用相对较高的薪响来吸引人,本着如此简单的想法,何炜以为募兵靠钱就能解决。

于是,何炜便让自己手下的四个连长,傅琛,方京,胡兆武与陈信生拿着大把大把白花花的大洋,带着人去附近开设了几个招兵点。

本以为钱花出去,兵就能招来,可当事情真的执行下去之后,何炜才知道这募兵绝对没这么简单,他手下的四个连长都是长期带兵带惯了的,对于带兵都颇有一套心得,也知道什么样的兵好带。

现如今,若论好兵,那自然是农村的良家子庄稼汉,这一群体也正是当前国军的主要兵源,乃是中国军队中当兵的主力。

这一群体最大的优点便是老实听话,当然,缺点也有不少,比如说基本都是文盲,训练起来比较困难,可相比之下,这优点还是能将缺点盖过去。

也正因如此,四名连长遂都扯着招兵的大旗,拿着大洋大摇大摆的去了附近的村落招兵,且何炜还开出了应募者一律发给二十大洋安家费的优厚条件。

何炜与几个连长本以为在如此优厚的待遇条件下,不出几天就会招满足够的士兵,可四个连长将附近的村落走了个遍,最后却事与愿违,招到的兵加起来还不够五十个,面对何炜开出的开出的优厚待遇,那些村子中的村民莫要说趋之若鹜,甚至还相反,一个个的看到招兵的全都视之如洪水猛兽,畏之如虎,一时间也将何炜等人搞得无比郁闷,不得不暂停招兵。

而那些招到的兵也很快用他们的实际表现让何炜与几个连长差点吐血三升,那不到五十个应募的兵,在被领到特务营的驻地之后很快就表现出了种种异常。

特务营还没有对他们开始训练,这些人就表现出了相当的军事素养,一个个的无论是稍息,立正,还是各种口令竟然全都无师自通,讲的极好,而且有些人的手上还有很厚的老茧,一看就是受过军事训练的。

对这些人经过一番询问和探查后,何炜才搞清楚,这些应募的兵全都是各村的兵混子,也就是专门靠替人当兵为生的职业壮丁。

每当各村被要求出壮丁,这群人就主动把自己卖掉,靠替人当兵来赚取收入,而等到了部队之后,这群老油子便会寻机逃跑回家,等到日后各村再有出壮丁时,便故技重施再把自己卖出去,等到了部队之后再跑回来。

这样一来,这群人每一次把自己卖出去替人当兵,都会受到一定的军事训练,其基本军事素养和各项动作自然十分娴熟。

而在何炜的逼问之下,这些兵混子也将汉阳附近各村为何无人应募当兵的内情交代了出来。

原来,即便是极为繁华的武汉三镇,也没有逃得过兵灾,汉阳附近也设立了几个负责征募新兵的师管区,并且在抗战开始后已经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征兵,这次征兵的方式和情形,与第一零三师那批壮丁新兵的情况也是大同小异。

总之,征兵的情形是极为悲惨,而在这次征兵过后,见证了壮丁新兵悲惨境况的百姓们哪里还敢把自家的男丁送去应征入伍,纷纷想出了各种方式躲避征兵。

按照兵役法规定孤子缓征,在校学生缓役,犯人禁役、公务员、教师地方团队、警察也可以不当兵,为了躲避被征兵,附近村落的村民纷纷想尽了各种门路和法子钻兵役法的空子躲兵。

家里有些门路的走关系到团队当壮丁,或当警察,到机关或学校当勤务,到联保处当警卫员,家里有些积蓄且男丁较为年轻的则想办法让孩子去上学,也不管孩子识不识字,全都送到了附近的中学,求的就是个让孩子有个学生身份不去当兵,汉阳附近的公立中学一时间全都爆满。

甚至,这种靠上学来躲兵的方式还衍生出了全新的产业,一些人看到公立中学爆满,为了盈利趁机开设了不少私立中学,这些因为躲兵而应用而生的私立中学所招收的学生也不用上学,学生只要交学费即可拥有学生身份。

当然,这学费也是很贵的,不过附近的民众为了让自家的孩子免于被征兵,也都豁出去,倾尽全家之力来送家中壮丁入学。

至于家庭极度穷困的壮丁,则采取了自残的方式来躲兵。

为了躲兵,百姓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你有蛤蟆镜我有香港脚,几个月折腾下来,特务营驻地附近村落的壮丁,几乎家家户户都满足了免于被征兵的标准,加之百姓本身就极度畏惧当兵,特务营去招兵吃瘪,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出现这种情况,一时间何炜与特务营的军官也有些束手无策,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