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也缓步走向母亲,看着她的背影,脑海中闪现而出的,是当年她来到姥姥家,说她已经决定组建新家庭了,不方便带着孩子,拜托娘家人帮她带孩子的场景。
当时的林也,年纪很小,还不太明白“重新组建家庭”,究竟意味着什么。
所以,当听到母亲说,只是暂住在姥姥家的时候,林也信以为真了。
姥姥也从未在林也面前,说过关于他父母的任何坏话,甚至还教导他说父母只是工作很忙,才没法经常来看他,但是一家人终归是一家人,总有一天会聚在一起的。
一开始,林也对于姥姥的说法,也是抱着相信的态度,但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明白每当自己问姥姥,爸爸妈妈什么时候会来看自己一类的问题时,她老人家为何半晌都说不出一句话?
尤其是听到姥姥的叹息次数越来越多,林也提起父母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少,不愿让她老人家为难,明白她之所以答不上来,是因为她不愿说谎,却也不愿让小外孙失望!
从小到大的家长会,儿童节当天去逛商场买新衣服,还有临近毕业前的亲子运动会,全都是姥姥参与的,一次不落。
看到别家孩子都是父母来参加活动,林也的内心并非没有触动,却并没有因为自己这边是姥姥来参加的,而生出什么难为情:毕竟,姥姥,也是至亲啊!
直到姥姥去世,林也才见到了许久未见的父亲:他来参加葬礼时,是带着他重组家庭所生的儿子一起来的,只不过那个男孩一直等候在殡仪馆之外,并没有跟着进来。
这其实并不是林也初次见到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曾在一家麦当劳快餐店的临街落地窗外,无意间瞥见过他一次,当时就是自己的父亲,正陪着他一起吃汉堡。
自那之后,林也再也没主动提起过父亲,大概猜到了:早就搬到外地定居的父亲,是因为生意才再次来到这座城,而且还是带着他重组家庭的小儿子一起回来的,却没有主动来看望自己这个——他与前妻所生的大儿子,哪怕一眼
直到林也上高一,才与母亲再次见了面,从她口中听到父亲一直避而不见的原因:林也的眉眼,与母亲有六七分相似,这惹得已经离异的父亲只要一看到他,就会想起那些糟心往事!
也是在这一刻,林也才得知了当年,父母婚姻破裂的真正导火索:母亲重遇初恋,生出了“要为自己活一次”的念头,主动提了离婚。原来,当年母亲与父亲的结合,完全是因为双方长辈觉得二人的各方面条件都合适,硬生生撮合在一起的
林也终于明白了:自己并不是父母“爱情的结晶”,而是他们为了完成结婚任务生下的孩子,双方都将对于各自原生家庭的怨气,撒在一个孩子身上了!二人以“相看两厌”作为借口,其实全都是想要逃避,所以才索性将儿子丢给孩子的姥姥抚养,而他们都去追寻所谓“个人幸福生活”了!
想明白了这些之后,林也对于婚姻,生出了警惕之心,甚至觉得没有责任心的人,根本不配结为夫妻
对于面对人生,抱着逃避态度的父母,林也打心底里感到排斥。
直到姥姥去世,林也选择来到大西北就业,那一刻才意识到自己在面对人生痛苦时,竟然也选择了远离,这何尝不是一种“逃跑”?
也是在这一刻,林也对于父母的怨气,没有从前那么深了,但这并不代表就是与他们和解了,仍怀着不愿生出交集的态度。
岂料,母亲竟然一声招呼都没打,就跑来禾木找自己了?!
原本背对着派出所大门而立的林母,听到靠近的脚步声,回过身看向他。
林也意识到自己即将与她四目相接时,微微低头,主动避开了对方的视线。
来到她身前,大概半米的位置,停住了步子。
“已经跟你们所长打过招呼了吧?咱们能一起去吃午饭了吗?”林母试探地问道。
林也从母亲的语气间,听出了隐隐的胆怯,甚至还有些许心虚意味,猜得出这是她想表达愧疚之意,但是自己并未为此心生触动,轻轻点了点头,“就近吃吧,下午还要上班。”
林母见他同意了,赶紧点了点头,“好的好的都听你的。”
林也被她的这句,惹得心口微微一颤,不禁想起最后一次在姥姥家见到她时,她是这样对自己说的——你只要乖乖听姥姥的话,妈妈肯定还会再来看你的。
然而,自那以后,她再也没来过
后来,林也才知道了一个残酷真相:在母亲与她的初恋,决定重组家庭之前,那个男人就提出了一个条件——“不帮别人养孩子”!
林也终于明白了,当初母亲送自己来到姥姥家的时候,她口中的那句“带着孩子不方便”,竟然是这个意思
当初让我听姥姥的,现在又说全听我的?林也不禁在心里,暗暗冷笑了一声。
林也率先迈步,走在母亲的前面,并没有刻意放慢脚步等她的意思,径直向着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