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急召回京(1 / 2)

闲妻不闲 郦七午 1062 字 4个月前

梁女婿再三的保证发誓,梁四老爷才让他起来,又教训几句,让他跟着闺女走了。

梁四老爷先去谢老太太院子,给岳母说了女婿来的事情。

关于女儿当初为何来,他给岳母说是他走之前给女儿说的,要是婆家趁他不在欺负她,就让她来崖州找父亲。

也说了女儿婆家要把孩子从女儿身边抢走。

谢老太太叹口气,没说啥。

如果不是因为梁四生母的事,还有她自己的事,谢老太太也得说梁七娘不懂事,自个背着婆家带着儿子千里迢迢跑这来。

她当年和丈夫在琼州府定居,生了长子之后,她给丈夫说,如果你要把我们在哪告诉我你家人,那我就带着孩子走。

虽然闹成那样他们才结为夫妻,婆婆总归是丈夫的亲娘。过个几年,有了儿子,丈夫会淡忘之前的不愉快,会想着他母亲也不容易,有了长子也该让家里知道。

谢老太太也能感觉到丈夫的思乡之情。

好在丈夫在这方面不会瞒着他,他自己回了趟家乡,私下见了父亲。

公爹知道他成亲生子甚是欣慰,也不问他在哪,只是交代他不要再回来。因为他娘不吃不喝要挟说,儿子媳妇她不管,

但有了孙子必须送回来。

所以谢老太太同情梁七娘,对她带孩子跑来的做法不会觉得过分。

人这么大老远来了就住下,再说又是女婿买的宅子。

谢老太太交代下人把姑奶奶一家伺候好了。

梁四老爷这时候给岳母说了他不会和离,说了他会等孩子周岁带如哥母子三人回京。

他祖母九十多了,万一有个啥赶不回去。他得让他祖母亲手抱一抱他的龙凤胎。

谢老太太这会希望女儿不要和离,女婿急着让梁家老祖宗见一见玄孙玄孙女,这不是过分的要求,她也不会反对。

说会给女儿说一下。

但是计划总比变化快,谁也没想到京城来了圣旨,召杨元和归闲静即刻回京。

别说其他人奇怪,为何要让归闲静和杨元一起回京,归闲静自己也觉得奇怪。

让杨元去京城,或许是因为他是大夫,京城哪个贵人有病,让他看诊。

她又不是大夫,为啥让她回京?

归老侯爷提醒女儿,上回廖太妃因为用了精油身体出问题,会不会这次旧病复发。

归闲静才想起来,难道是因为那个?是不是太医看不好,知道杨元是神医,她上次又找到病因,才让他们俩一

起回去?

不然不会让她和杨元一同回京。

看来太妃病情严重,不然不会是急召。

圣旨下了不得不回,谁也不能抗旨,杨元是山民也得遵旨,他得为家乡的父老乡亲,还有他的外甥着想。

门意远去吕宋岛还没有回来,归闲静交代小儿子照看好家人,给父亲说她先走一步,让父亲随后跟着回京。

传旨的是小六子,归闲静猜想他有飞鸽传书,送他们回京的是四个卫所的百户,归闲静吐槽,这是变相的押送,怕他们路上耽误时间吧。

她这趟回京只带了换洗衣服,人手没带,杨元是一个人,也没带他的随从,一路上也不停留,睡都是在马车上。

幸亏是两辆马车,不然她和杨元睡一辆马车算什么。

难怪要四个百户,马不停蹄轮换赶车,这是千里送荔枝的架势。

就是两个荔枝比较大,还是一阳一阴。

中秋都是在路上过的,应该是在马车上过的,好在路过城镇买了月饼吃了。

坐在马车上,望着月亮,吹着凉飕飕的夜风,一口一口吃月饼,想感叹,身边连个人都没有。

只有在休息吃饭时才能和杨元说说话。

杨元东南西北的跑还能适应,归

闲静哪里遭过这种罪,别说在马车上日夜颠簸,就算在现代让你连续坐火车一两个月谁也受不了。

来的时候是白天马车,晚上住下,现在可好,唯一两次住下,还是她有些受了风寒。

在崖州一直是温热的天气,越往北走夜里越凉,一不小,受了凉。

好在身边有神医,及时吃药。

归闲静没带什么行李,杨元带了两个大箱子,一个箱子里是各种药丸,都是他亲手做的。

有个百户肚子疼,杨元把了脉,让他连吃三粒药丸,好了。

百户们知道杨元开腹救了他们的千户大人,对杨元格外尊敬。

九月到了京城,杨元先下了马车,站在归闲静马车跟前伸出手。

归闲静搭上他的手下了马车,觉得脚下的地都在晃悠,头晕眼晕。

城门外有人接他们,归闲静心想是不是天天在这等候?

古代又没通信设施,发个微信说明天到来接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