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标志性的事件。
这里是十三朝古都,从古到今都是中原地带最有名的城市之一。
哪怕不是首都,却也是各个朝代重要的标志性城市之一。
洛阳没被攻破之前,整个大明虽然也尽显颓势,但仍旧还在坚持。
直到洛阳被李自成攻破,福王被杀之后。
整个大明急转直下,所有的官员和将士们仿佛把心气神给丢了。
不仅是面对李贼,面对建奴却再也没赢过。
朱慈烺当然知道很危险。
这可能是他当太子十二年生涯里,做的最危险的一件事情。
但他必须要做。
这件事情不做,大明就会完蛋。
到时候,一切都会重新卷入历史的滚滚车轮之下。
如果洛阳一事被改变,那是不是能够让车轱辘拐个弯?
这也是朱慈烺留下来的原因。
随着正常的粮食继续贩卖,价格被压下来之后。
朱慈烺的另一个政策在洛阳开始实施。
洛阳东门的门口,一个又一个的施粥棚开始建立起来。
天雄军和洛阳的守军看管着一车又一车的粮食,朝着施粥棚而去。
随着守军大声喊道:“赈灾,放粮咯!”
饿得前胸贴后背的流民们,仿佛一条条脱了缰的野马一般,疯狂地跑了过来。
他们比洛阳的百姓还要凄惨。
这帮流民可能来自全国各地,也有可能是洛阳本地买不起粮食的百姓转变的。
他们没了居住的地方,只能流离失所。
崇祯对待这些流民,采取的方式就是驱赶。
让他们回到户籍地。
无论是明朝,还是其他朝代,大多如此。
因为对待这些流民,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
遣返户籍地听起来是个正经办法,其实就是没办法,懒得管不作为,城门关紧不给进,自己回家去吧。
可在老家能吃饱饭,他们又怎么可能会随便离开呢?
如今洛阳的粮食仍旧不足,但这帮流民不能不管。
否则等李自成来了,他们就会成为李自成的帮凶。
当福王和武大烈得知朱慈烺要治理流民的时候,都皱了皱眉。
武大烈拿不定主意,只好把这个消息告诉福王。
福王继续冷笑道:“还是那句话,让他弄,我倒想看看,这朱慈烺到底还能弄出什么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