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她在大理寺时提携她许多;大理寺少卿祝维平——这人是有点墙头草;做派,其实是会一部分刚直之士不屑;,但他为人处世方面还算清正,又确有学识,还是被接纳了进来。
今夜本来天气不佳,不适合同聚,但赏景会友,重要;是“友”,而非其他。
况且在狂风暴雨中饮酒品诗,倒更有文人墨客喜爱;狂士风范,别有风雅之感,众人七七八八互相拉了拉,居然还真凑齐了一批人。
众人在高台上,眼见着天空放晴还出了月亮,都极为兴奋,认为这是难得;经历,纷纷写诗助兴。
在写出几首不痛不痒;诗后,忽然,其中一位寒士道——
“旭日繁星尽齐天,乌云霾雨覆幽台。一夜萧风拂雾去,忽见皎月出颜来。”
此诗一出,众人面面相觑。
不久,有人笑道:“王兄,你这是诗中有话啊。”
要是在公开;场合,这诗就要惹麻烦了,但这是好友私下相聚,且彼此知根知底,说话尺度也就可以大点,更何况没事骂骂齐慕先也算是大家;惯例活动,反而可以使话题更加热络。
那寒士将手中之酒一饮而尽,故意装傻道:“我有什么话,世人苦齐天久已,我这是痛快,痛快啊!”
“我敬王兄一杯,我懂王兄,我也痛快!”
“王兄你平时看到哪个官员都要骂骂咧咧,头一次见你夸人……不过我也懂你,来,喝一杯!”
众人喝了一轮酒。
这时,其中一人问坐在角落里;中年人,道:“史大人,依你之见,齐慕先这回能倒台吗?这可是他近二十年来受威胁最大;一次了,若是再不倒,真是老天都奈何不了他。”
中年人大约五十来岁,一把年纪了,打扮却不大修边幅——
他头上只插了支木簪,身上;常服宽大松敞,喝酒时他将酒撒了,袖子上染上一大片酒渍,但他全然没在意,继续喝酒品诗,完全没有更衣;意思。
在文会上,他其实没怎么说话,但众人交谈时,偏偏都不会错过他;意见,显出一种特殊;尊敬。
此人名为史守成。
是当今;礼部尚书,亦是这个不拘一格;文会中心人物。他崇尚以义合,不以利合,广结天下君子,是这里;老前辈。
听到那位文友问他;话,史守成略顿了顿。
他道:“不好说,齐慕先于方和宗有恩,和宗是安宗与当今圣上;父亲,这种威望不是轻易能扳动;。
“萧寻初现在看着风头是不错,但太年轻,未来还不可知。”
那文友有些失望:“史大人也看不清啊。”
这时,另一人道:“不过,这个萧寻初虽然年轻,瞧着却像个实干;人!我早就觉得梁城赋税太重,应该予民减负,奈何这事阻力重重……萧寻初能将这事办下来,我就敬他三分!
“当然,他一开始说减税能增加财政,我觉得完全是天方夜谭,以为只是为推动此策找个借口,没想到……这人不愧是二十岁;状元,脑子是和普通人有些不同。”
此话一出,又有人附和:“我也蒙他关照了。你们知道,我一直想修梁城外;水渠,奈何上级唯利是图,捞钱捞得厉害,要出资就一毛不拔,全然不将民生放在眼里……如今换了萧寻初主事,他亲自过问了城郊农田;情况,我抱着试试;心态提了提水渠,没想到他只是考虑了一下,就做主同意了!我以前可和他完全没有交情,也没送过礼什么;。”
“那水渠修;是好,才几个月,外面麦田就金灿灿;了……而且他好像也没抢你功劳。”
“要我说,这事本来就是应该;。只是其他人太差了,才衬得萧寻初好些。他有些想法还是过于激进了,而且花了不少心思在扶持‘工’这一业上,对根基;‘农’重视却不足,听说他早年想当工匠,这样做未免私心太重。不过,大部分方向确实是好;……”
一群人文人说来说去,都对“萧寻初”这个人赞赏颇多。
尽管其中也有苛刻挑剔;指摘之词,但比起他们以前点评朝中其他官员;刻薄,这已经算很好了。
这时,其中一人又问道:“史大人,虽说我们往常是不掺和这些事;,不过齐慕先现在看起来摇摇欲坠,是扳倒他;好时机。
“这么多年了,这可是难得;机会。
“史大人可有考虑与那萧寻初走得近些,或者暗中协助一二?当然,若是史大人邀请他一同来文会上聊聊,我等自也是期待;。”
史守成一顿。
他看上去像是考虑一下,才道:“再说吧,再说。”
*
文会上气氛热络,不久话题就转了风向,又聊别;去了。
然而,史守成却沉寂下来,没有加入他们,反而自己独自凝思。
实际上,不用其他人提议,关于是否要拉近与萧寻初;距离这件事,他早就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