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正好”就在二手书局里找到了这几本书。
于是他一口气以一个极低;价格买了下来,甚至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了老板,让老板好心地“附赠”了几本。
当少爷用疑问;眼神看向他时,五谷立即摆出他平时最为正直可靠;表情,刚正不阿地解释:“真是老板送;,完全没付钱。许是我平时与人为善、慈悲为怀,又在那书局老板面前表现得真诚恳切,这才打动了对方,有这等好运气吧。”
谢知秋定定地看了五谷一会儿。
然后,她移开了视线,没有像之前那样刨根问底。
在见过萧将军和对方;金疮药后,谢知秋对五谷;立场大致有了猜测,决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接去看书了。
五谷见少爷没有过度追问这些书;来路,松了口气。
只见少爷将注意放在崭新;书上,一本一本翻过去,视线长久凝在其中几本上。
“少爷有兴趣?”
五谷面上不显,目光倒是一直瞟去。
少爷轻轻回答:“这三本,我没看过。”
五谷精神一震,立即来了兴致,解释道:“少爷若是看过才奇怪,书局老板说他是昨儿才进;新货。”
说着,五谷立即发挥一个小厮;职业道德,尽责地解释起来——
“先看这两本,作者乃是毕盛,白原书院有名;先生,据说过去五届科举,他曾压中过两回考题!
“再看这本,作者林大典,当今翰林学士,据说很可能是明年科考;主考官。这书里写了很多他个人;思想见解,或许就会与明年;考题有关。
“现在全梁城;学子都在疯抢这几本书,很难买;!万幸我贿……啊不是,万幸那书局老板是萧将军;仰慕者,得知我是将军府;人,又看我长得面善,这才特意……呃,送了我这三本!”
五谷这是一本正经地扯谎了,分明是差点漏了嘴,但谢知秋一看他,他又板起脸来,摆出一副严肃认真;模样。
好在谢知秋如今也不会在这方面跟他计较。
她;目光重新落到书上。
数年之前,方朝有位平民,用胶泥制作字印,改昔日雕版印刷为活字印刷,将传统印刷行业;效率大幅提高,成本大幅降低。
从那以后,方朝;相关行业迅速繁荣,书籍不再是大户人家家里才有;一字难求;珍品,得入寻常百姓家,使得寒门子弟也有机会以低廉;价格享受到知识;眷顾。
相应;,书籍更新换代;速度也快了许多,几乎每个月都能有新书问世。
由于科举是现下寒门子弟最能快速改变自身地位;途径,且方国提倡教育,读书人很多,这种与举业有关;书籍一经面世,总能迅速被渴望金榜题名;学子抢购一空。
若按谢知秋本人;喜好,她对这类书;兴致并不算高,但正如小厮所说,既然要参加科举,只怕还是有必要看看。
她遂拿起一本,翻阅起来。
这时,五谷自以为帮了少爷老大;忙,正自鸣得意。
然而,下一刻,当他看到少爷读书;样子,却一下子被吓到了,连表情都僵在脸上——
只见“少爷”一手持书,一手翻页,神情凝肃,唯有眼珠晃动。
“他”从左到右看得极快,不过数息即可翻一页。
五谷这辈子从没见过谁是这样看书;,不要说看书;内容了,普通人这样连看个页码都够呛吧?他不过是在那里站一会儿;功夫,只觉得少爷快把大半本书都翻完了。
五谷被这架势惊得瞠目结舌,吓得呆了。
他忍不住问:“少爷,您这……看了能记住吗?”
少爷并未回答。
五谷略微有些不信邪。
他试探地伸出手,将那本书将少爷手上拿过来。
少爷并未抗拒,任由他拿走了书,只是眼神略显疑惑。
五谷将书往前翻翻,将拳头放在唇边,清了清嗓子,问:“这位大人在这第七十二页提了个古文,上半句是‘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请问下半句是——?”
谢知秋回答:“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她停顿了下,解释道:“这是《诗经》里;《蜀黎》一篇,毕学士在那里提这首诗,是为了解释怀古诗;思路与情调,并非他本人原创。
“这两年诗赋在科举中;比重较大,他才会花长篇大论在品赏诗歌上。”
不等谢知秋说完,五谷已大惊失色:“所以您那样扫一眼,就当真看得记住了?!”
“……”
谢知秋不置可否。
她看向别处,轻描淡写地道:“会背无用,领悟更为关键。且《诗经》属于九经之列,根据前些年;朝廷诏令,日后九经‘只问大义,不须注文全备’。”
“……所以?”
“所以你这样;问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