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雪埋之家何所信(第六更)(1 / 2)

第553章雪埋之家何所信(第六更)

冬季明明是北方人应该沉寂的季节,叫猫冬,藏猫猫、躲猫猫的猫。

在此季节里,尽量减少活动,保存体力,外出有风险,又会消耗大量食物。

现在不一样了,所有人都努力地干着活和学习,因为不缺饭菜和灯油。

最开始是两亩大棚有产出,过年前增加一百亩,年后另一百亩也能吃了。

人缺少油水,即荤腥是不行的,需要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来弥补,吸收的少,都排泄出去了。

缺了蔬菜一样不行,故此才喝发酵的茶,用茶来补充维生素,草原喝茶是要吃掉茶叶的,这样才能增加纤维和促进维生素吸收。

肉不缺,而且还是鱼肉的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加上新鲜的蔬菜,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降低许多。

吃一吃主食就饱了,不像以前那种怎么吃都觉得饿。

……

“有人吗?答季,你还活着吗,我是罗录啊!”

刚刚下完雪的一处地方,一个生活在和林城旁边的牧民区的向导,带着队伍找到了一个人家。

大雪把那个地方都覆盖起来了,就露出上面的一点位置,这还是用望远镜发现的。

大家的眼睛上都用绳子绑了一副‘眼镜’,其实是爱斯基摩人的雪镜,用一些骨头和木头制作,就是一条缝隙。

这样就不用担心总睁着眼睛看雪的环境得雪盲症,不过有缺点,就是对景物的获取不够清晰。

懂绘画的知道,看油画的时候,离近了看,都是线条和一片片的色彩,似的,油画就讲究色彩,与水粉画在某些方面共通。

那么怎么看整体?简单,近距离眯眼睛看油画就拉长视野了。

而这便是油画迷人之处,近距离看,是抽象的,远了看,是具象的,与中华水墨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美在距离,美在反差。

而戴这个爱斯基摩人的雪镜,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所以朱闻天在墨镜数量不够的情况下,让工匠制作简单的减光器具。

牧民罗录喊着,里面终于传出声音:“救命,帮我们挖开。”

“太好啦!”罗录使劲挥舞下拳头。

不用他再说其他的话,大明军士开始挖雪,一群人动手,十几息的时间就把那个通向门的路给刨开。

“答季,还能开门吗,你……”

‘嘭!’一个士兵直接把门推开,里面的人冲出来,把士兵给撞倒,然后七个人眯着眼睛大口喘气。

之前的雪快把最后的缝隙都给堵上了,而从推开门的位置看,还有很多水,显然他们开过门,又被雪给冲进去,不得不再次堵门。

“往旁边挪一下呗!你踩着我肚子呢!对,太好了。谢谢!”

被撞倒的士兵倒是没摔到,后面是雪,不过有个孩子站在他肚子上。

或许是听到动静,也可能是感觉脚下的触感不同,孩子向右迈步。

后面的士兵继续清理学,又有士兵脱下军大衣,两个人撑着到一个个人的头顶,遮光。

这下刚从黑暗中出来的人感觉不是那么刺眼了,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开口:“罗录叔,是皇帝让你来救我们了?我知道他们是兵。”

“是的小季季,大明太子派人来的,和林被大明打下来了。”罗录回答。

“啊!换人了?他们凶吗?”孩子情商有点低,估计是被闷的。

“凶还能来救你们,之前的北元什么时候管过咱们,咱们去和林城,大明军队什么都不要,还给咱们很多东西,饿不?”

罗录摸摸孩子的头,向旁边的士兵笑笑。

“不知道饿不饿,就是怕,一开门就是雪堆进来,就能看到一点亮,生不了火的,吃奶干,有雪就吃,冷!”

孩子说着哆嗦了一下,显然他们的日子不好过,生火更缺氧,烟都在里面。

孩子一说,一件件军大衣带着温暖披在了一家七口人的身上。

“不用,你们快穿上,冷啊!可别冻坏了。”

一个老妪出声,显然这家人没有放弃年岁大的母亲,否则就会把这样的累赘扔到外面,给一点吃的,任其自生自灭。

“我们出来的队伍穿羊绒或者羊毛的衣服,不怕,先喝口汤,太好了,还不凉。”

一个小将过来,从毛衣里面掏出个水囊,打开后递给老妪。

其他近的军士也掏出来水囊,他们始终贴身保温。

“快喝,蘑菇汤,故意多放盐,大明给的盐可多了,去和林的都有。”罗录大声说。

因为旁边的军士在不停地刨雪,要把这个一般进土坑的帐篷完全露出来,声音大。

七个人也不客气了,真饿,咕嘟咕嘟喝浓稠的汤,咸不怕,缺盐。

“你们要什么?”答季喝了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