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洪武秘密卷宗!(1 / 2)

“是!孩儿知道错了。"

朱棣凝视着那位骑士远去的身影,心中似乎在想着什么。

都已经临近年底了,父皇还要颁发圣旨?

究竟是何人,竟让父皇如此看重?

“我们继续赶路吧!"

朱棣说完,便登上马车,并对外面吩咐道。

滁州府的一处不起眼的小院子里。

难以想象,曾任昌国卫副千户的吴桢老家竟然如此破败不堪。

家中有一位老母亲,一位妻子,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眼看就要过年了,周围的邻居们都非常热情地与他们联络。

这些年来,吴桢很少回家,全靠邻里乡亲的帮助照顾一家老小。

这次吴桢回家,自然带了许多粮食、食用油和肉类送给邻居们。

明朝时期的民风十分淳朴,邻居们收到礼物后,又纷纷回赠一些鸡蛋。

老母亲坐在门口,跟邻居们闲聊着家长里短的事情。

尽管她的儿子并不算是特别出众,但对于老人来说,他已经足以让她感到骄傲——保家卫国,打击匪寇,那就是她心中的英雄!

周围的邻居们也都非常尊重这个老吴家。

自从吴副千户回到滁州后,他们家门口变得更加热闹起来,每天都不断有人上门串门。

随着年关将近,家家户户都有空闲时间,每个屋子里都升腾起了温馨的炊烟气息。

一匹快马从前方疾驰而来,道路两边的乡亲邻居们都好奇地看着这位风尘仆仆的骑士。

看样子,他似乎是朝着吴桢家的方向而去。

于是,许多村民拍拍屁股上的灰尘,小心翼翼地聚拢到吴家附近。

"圣旨到!昌国卫副千户吴桢接旨!"

屋内。

吴桢听到外面的叫喊声,顿时一哆嗦,手中的鸡蛋瞬间掉落在地,破碎的蛋清四处溅落。

他心里暗想:不会吧?难道真的是朱郎君这样的大人物?

滁州府。

此刻,吴桢正站在厨房里帮妻子打鸡蛋,准备中午做一道大葱炒蛋和蒸腊鸭。

厨房外面,他的儿女正在玩跳绳,一片宁静和谐的景象。

正当传旨的军户在外猝不及防地高声喊话时,吴副千户手中的鸡蛋也随之落下,碎裂一地。

妻子张氏责备道:“好不容易攒下的几个鸡蛋,都被你给糟蹋了……”

她唠叨了两句,忽然僵住了,脸上苍白如纸:“吴老,你是不是在东南那边惹了什么事情,所以偷偷跑回来的?”

张氏脸色惨白得如同纸一样。

外面的圣旨她听得一清二楚,按照吴老的性格,皇上怎会亲自给他下圣旨呢?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啊!而且为什么今年军队会让他回来过年?为何前几年一直都不能回来呢?

张氏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许多大道理她不懂,但对于当前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过离奇了。

她的眼圈立刻红了。

"老吴,你,你到底做了什么错事,咱们一起去投案,去主动承认错误,咱们不能不明不白的,更不能因此牵连到两个孩子啊!"

吴桢显得有些不耐烦,狠狠瞪了她一眼:"妇道人家知道些什么!别瞎忙活了,赶紧跟我一起去外面接旨吧!"

没过多久,吴桢带着妻子张氏和两个孩子一起走到了庭院里。

这时,吴桢的老母亲已经在原地跪下,看到吴桢出来,全家人都恭敬地跪在老太太后面。

那个传达圣旨的士兵见人都到齐了,便揭开黄色丝绸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听见“敕”这个字,吴桢全身颤抖不已,激动难抑!他知道,大明朝廷的圣旨有不同的格式,如果是向全国宣告重大事情,会称为“诏”;如果是封赏高级官员,则被称为“诰”;而对于较低级别的人员的封赏,则叫做“敕”。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格式,比如宣布特定事项的称为“制”,还有“册”、“书”、“符”、“檄”等等,分别对应不同的情境。

显然,这次是对他的封赏!

吴桢此刻只觉得头晕目眩,双眼圆睁。

难道那朱郎君真的就一句话,决定了自己的前程?

“现昌国卫千户吴桢作战勇猛,见识过人,即日起,提升为正式千户,可世袭军职,望你能为国家尽忠效力。等到年终时节,来京城一趟,我还有别的安排,钦此。"

朱元璋的封赏文书依然保持了一贯的亲民风格。

宣旨的士兵读完后,对吴桢说:“吴千户,接旨吧,发什么呆呢?”

吴桢确实惊呆了,被圣旨上的内容震惊得不知所措。

这圣旨中的内容,竟然就是朱怀在信国公府对自己所说的那些事!

他赶忙起身接过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