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看到朱怀惊讶的样子,微笑着说:“关于安南这个地方的战略意义,当初是你告诉我的。
这次能够成功夺取它,首要功劳要算在你头上。”
朱怀不好意思地说:“您过奖了,我担当不起。”
朱元璋严肃地问道:“孙子,你认为战争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朱怀脱口而出:“强大的吞并弱小的,弱肉强食。”
朱元璋微笑道:“我就知道你有这样的血性,因为我年轻时也是如此。”
朱怀困惑地看着朱元璋:“哪里不对了吗?”
朱元璋笑着反问他:“那你说说看,你觉得皇上领兵打仗怎么样?”
朱怀毫不犹豫地点点头:“很强!”
对于朱元璋的军事才能,朱怀从未有过丝毫质疑。
朱元璋能够从一名普通士兵,一步步打造出一个繁荣的大明江山。
这样的传奇事迹,用任何词汇来形容都不足以表达其实质。
这里面并没有多少运气成分,全靠洪武皇帝朱元璋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战争智慧,是他亲自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江山。
也许会有人说,蒙古人最后丧失了民心,以至于人民纷纷离弃他们。
那么,陈友谅呢?
陈友谅盘踞江南,苏州、吴地等富裕地区的百姓对他可是全力支持,要粮食就提供粮食,要钱财就提供钱财。
在元朝末年,陈友谅无疑是最强大的诸侯之一。
然而,在朱元璋面前,他依然败得一塌糊涂,鄱阳湖一战,朱元璋的战争智慧,在接下来的一千年里,都有无数人进行深入研究。
听见朱怀如此高度赞扬自己,朱元璋心中也有点沾沾自喜。
但他并未骄傲自满,反而继续向朱怀发问道:“既然皇上领兵打仗很厉害,为什么没去把南方边境那些小国一并拿下呢?历代帝王,哪个不是以开疆扩土为荣呢?”
朱怀一愣,这个问题他还真没仔细思考过。
朱元璋解释道:“因为我们缺乏足够的理由,如果你轻率地发起侵略,那就是师出无名,会让老百姓对你建立的政权感到恐慌”
“如果我们想要主动挑起战争,就必须确保这场仗打得合情合理、堂堂正正!比如像李世民那样,在发动玄武门之变后,用尽一生精力去诋毁他的兄长李建成,就是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众口。”
朱元璋一边说着,朱怀似乎逐渐明白了许多此前未曾想通的道理,心中的疑惑也随之烟消云散。
这时,朱怀脑海中浮现出另一场叛乱——靖难之役。
朱棣在这方面做得比李世民更为巧妙。
在举兵之前,他并未说是由于朱允炆削藩才造反的,而是抓住了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留下的一句话: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像朱棣这样强大的人物,作战也要讲究师出有名的正当性,紧紧抓住“清君侧”这三个字作为旗号,最终才得以拉开靖难之役的大幕。
这也是朱棣高于李世民之处。
因此,在朱允炆政权被推翻后,朱棣无需花费过多心力去抹黑朱允炆。
朱元璋接着说:“所以,当年安南侵犯明朝时,我们反击并一举灭掉对方的最佳时机,就只有那一刹那。
因为他们是主动进攻我们,而我们大明则是被动防御还击,这一仗我们站在正义的一方,将其击败并收复领土,也不会让人觉得我们是以大欺小!”
要是当年你没有事先预测到安南会侵犯大明,最终的结果也只是在谈判桌上达成和平协议,当然,咱们大明不吃亏,但也攻不下对方的政权。
这世上的事情,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毫无规律,但实际上很多都在一定的规则框架里运行,如果你打破了这个规则,那就离亡国不远了。
不过呢,现在说这些还早。
朱元璋笑了笑,看着陷入沉思的朱怀,忽然开口说道:“我给你留了一块地,在安南那里,你可以去折腾一下。”
朱怀正琢磨着朱元璋之前说的话,忽然听到这句话,心脏瞬间狂跳起来!
啊?!
朱怀惊恐万分。
虽然表面看上去十分惊讶,但他内心已经掀起了滔天巨浪!
好家伙!
以前他还真不知道怎么跟老爷子开口提出这事呢!
毕竟在他看来,老爷子可是皇帝的忠诚臣子,至死都会忠于大明皇权的那种人。
像蓝玉、常茂这样的人,朱怀敢于试探他们的底线,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生死存亡。
于是他曾试着询问过,万一遇到无法控制甚至威胁到他们生死的情况,他们该如何应对。
蓝玉和常茂这些淮西武人也曾私下里给他答案。
但自家老爷子却不一样,这段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