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机密(1 / 2)

“待事情有定论,我再详告于你。”

“嗯。”

朱怀颌首回应,并对祖父提议:“天色已晚,您明日还需返宫,宜早些安寝,明晨我陪您一同下山。”

“甚好!”

朱元璋应允。

次日拂晓,天空尚泛微光,大明宫午门外,文武百官按左、右序列站立。

此时天寒地冻,寒意逼人至极。

然而皇上尚未宣召开朝,群臣只能在凛冽寒风中颤抖等待。

傅友文今日时而神采奕奕,时而忧心忡忡,面容上表情瞬息万变,显得颇为怪异。

“傅大人,您这是怎么了?”

詹徽侧目询问傅友文。

傅友文轻叹一声:“好坏交织,暂且不宜透露,乃是机密,待开朝后再禀报皇上。”

詹徽对此嗤之以鼻,自觉无趣。

不知过去了多少时间,直至一名小黄门宦官宣布开朝,众人才得以长舒一口气,迈步跨过午门,朝着奉天殿进发。

嘡!

嘡!

嘡!

三声铜鼓响彻大明宫内。

奉天殿中,朱元璋身着黄龙袍,头戴九龙冕,面容威严地缓坐在龙椅之上。

今日正是冬月初一,举行朔望大朝会的日子。

朝会初始,百官立定,太监引礼唱喏。

诸般礼仪完毕,户部侍郎傅友文手持笏板,步出队列。

“启禀皇上!”

朱元璋冷静地看向他,面无波澜地道:“呈上奏折。”

傅友文汇报:“大明邮寄驿站试行一月,已汇总得出冬十月的财政数据。”

“洪武二十四年,湖广布政司所属驿站总收入约为九万三千七百两白银。”

此言甫出,全场震动!

即便是朱元璋,亦不禁为之愕然,神色变换不定。

仅湖广布政司一地,竟有如此丰厚的收益?

傅友文接着陈述:“川蜀驿站收入约为三万六千两白银。”

考虑到川蜀地区地形崎岖险峻,收入较低也在情理之中。

“东南浙江、两广等地驿站总收入共计十三万九千二百两。”

此刻,整个大殿中尽是倒吸凉气之声!

一个月内,竟高达十三万两!

这一惊人数字颠覆了群臣的认知。

他们与朱元璋乃至历朝历代的君主一般,一直认为农耕为国家根本。

当初推行驿站邮票制度,尽管大家也都表示赞同,但从未有人将驿站邮寄收入视为朝廷财政的主要支柱。

如今,当这份震撼的数据赫然呈现眼前,众人竟有种恍如梦境的感觉!

“京畿直隶地区的驿站作为,总收入……”

傅友文稍作停顿,深吸一口气,扬声宣告:“总计二十万三千一百两白银!”

话音落下,全场陷入死寂!

朱元璋的手有些颤抖,紧紧握住龙椅扶手,内心激动不已!

正当众人沉浸在这份喜悦之中,更大的惊喜接踵而至。

“武昌、武汉等九省通衢要地,其收入表现更为惊人!”

“不足一月,该地已成为驿站最为繁忙的中转中心,单月累计收入竟高达二十五万两,并且势头仍在攀升!”

犹如雷霆一击,这一刻,即便有人头脑已是一片空白,完全无法思考!

二十五万两!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一个看似平常的便民政策,竟然能在短短一个月内为朝廷财政带来近八十万两的巨大收益!

这份沉甸甸的收获摆在朱元璋面前,让他都不禁有些手足无措,颤抖不已!

他双眼湿润,竭力维持笑容,平静地说:“好!非常好!”

短暂的沉默后,傅友文再次开口:“启禀皇上,以上所述均为好消息。”

刚刚还沉浸在欢喜中的君臣们,听闻傅友文此言,心头不由得一紧。

难道接下来还有坏消息?

朱元璋下令:“继续说。”

傅友文回应:“随着邮政驿站需求激增,江浙、泉州等地的驿站已不堪重负,地方官府恳请朝廷增设驿站。”

“长江航道上的舟船接踵而至,港口日夜不停歇地运转,官衙设立的驿站已启用所有库房,并且还在江畔临时构筑起堆放货品的简易棚舍,然而仍旧显得应接不暇。”

“人力短缺问题尤为突出,各地汇集而来的货物显得颇为凌乱,配送过程中亦时常出现差错。”

“臣忧虑若不及早实施有效管理,恐怕会导致秩序混乱。”

这一系列状况,不仅令朱元璋感到意外,即便是曾参与修订政策的傅友文和詹徽等重臣,也同样未曾预见。

无人能预料到,朱怀所提倡的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