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这爷孙俩究竟能揭开多少真相(1 / 2)

应天府外,大地被皑皑白雪覆盖,一片银装素裹。

在微弱的灯光下,洁白的雪花不断地从空中飘洒而下。

院内植物都被一层层美丽的雪景包裹,呈现出美不胜收的画面。

桌上的铜烛燃烧得火焰高涨。

朱怀正襟危坐于太师椅上,桌上堆满了各式账簿,来自各个州府。

朱元璋手中捧着茶杯,舒适地躺在一旁的胡床上,双腿用厚重的棉被裹得严严实实。

因患有风湿病,老爷子忌讳雨雪天气,朱怀特意在他腿脚上加盖了两层被子。

朱元璋眯缝着眼睛,哼唱着一首不知名的凤阳花鼓曲调。

而朱怀则神情专注地翻阅着手中的账簿。

这不是一件复杂的工作,但由于数量庞大,朱怀不得不逐一核查。

片刻工夫,朱元璋掀起被褥,步至门前,轻轻拉开一道门缝。

冷风随之涌入,吹动书桌上跳跃的烛火,朱怀才察觉到祖父已起身离榻。

“为何开门透气?这天气如此寒冷。”

朱元璋笑着回应:“傻孩子,房门怎能一直紧闭?屋里烧着炽热的炭火,易生炭气,若不开扇窗户通通风,岂不是要憋闷得难受?”

朱怀并未抬头,边忙着手中的事务边回道:“那何不用无烟煤替换炭火呢?”

在这时期,普通人家取暖,富贵人家多用炭火,而贫苦人家,则只能依靠薪柴。

尽管炭火的制作过程耗时耗力,但它燃烧充分,产生的烟尘较少,因此深受富裕家庭的喜爱。

相比之下,柴火燃烧则浓烟滚滚,不仅需亲自外出砍伐,看似经济实惠,实则耗费的精力不容小觑。

如今朱怀家境殷实,得益于盐山的丰厚供给,每月都有不少银两进账。

因此,在寒冬腊月,家中自然采用木炭取暖。

然而木炭有一个显著的缺陷,其硫含量较高,长时间吸入有害健康。

对此,朱怀平日里并未过多留意。

“什么是无烟煤?”

他问道。

朱元璋满脸困惑地望向朱怀。

无烟煤与常见的煤炭有所不同,一般煤炭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烟雾,且因杂质较多、硫含量高,犹如燃烧毒烟。

在后来的时代,人们常用的蜂窝煤和煤球,实际上都需要经过精炼处理,也就是所谓的“洗煤”。

但在当前这个时代,要实现洗煤技术,工艺难度极高,几乎无法实现。

古人未能广泛使用原煤,正是基于这一原因。

然而,无烟煤则迥然不同,其硫含量极低,尽管燃点稍高,但这并非不可解决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它燃烧时无色无烟,燃烧时间持久,堪称绝佳的御寒燃料。

尽管无烟煤在燃烧过程中也会释放出微量二氧化硫及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但由于含量较低,通过适当处理,可以去除大部分有害物质。

加之当时房屋的构造并不封闭,因此由无烟煤产生的少量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影响微乎其微。

朱怀愣了一下,放下手中的账本,转头看向祖父。

“您不知道无烟煤吗?”

他问。

朱元璋直言:“我从未听说过无烟煤这东西。”

朱怀解释道:“就是那种黑色的小石头,能持续燃烧很久,没有毒烟,还能取暖,您真的不知道吗?”

朱元璋哈哈一笑,摆手道:“胡说!天下哪有这么神奇的东西?若有此物,我大明百姓怎会遭受寒冷之苦?”

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尽管现下仅仅是初冬时节,京城周边已有农田遭受寒害。

每批阅到此类奏折,朱元璋心中都不禁一阵抽痛。

朱怀微微一笑:“确实存在。”

朱元璋扬起脖子,反驳道:“不可能!”

对于朱怀的回答,朱怀并未与其争执。

受限于时代的认知局限,朱怀比朱元璋多出了千年的见识,但他也无意在此时与祖父深究。

经历了刚才的小插曲后,朱怀继续埋头翻阅账簿。

虽然部分地方官府的账目存在问题,但大多数地区的吏治还算清明。

朱元璋悠然地躺在胡床上,身边摆放着几样风干的果品和一杯热茶。

他偷笑着从腰间摸出酒葫芦,眯眼抿了一口,惬意无比。

随着年岁渐长,尤其到了冬季,朱元璋批阅奏章愈发感到身心疲惫。

此刻看到长孙帮忙分担政务,他内心满是欣慰和轻松。

不久后,朱元璋又起身安排马三保炖煮了鸡汤,为朱怀滋补身体。

过了不久,他又亲手端来果脯和热水放在朱怀身边。

老人来回忙碌的身影中,无不流露出对长孙深深的关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