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经济市场(1 / 2)

朱怀望着詹徽,满心疑惑,不明白为何自己明明表达得清楚,詹徽却自行脑补了许多无关内容。

于是,朱怀再次强调:“詹大人,我指的是朝廷应该提升寿州府的官方粮价。”

詹徽面色微变,笑容也显得有些僵硬,但他迅速调整状态,故作镇静回应:“哦,对,寿州府缺粮严重,粮价必然会上升,朱公子的理解完全正确。”

“如今朝廷尚有二十万石存粮,不宜像之前那样一次性调拨十五万石,应分批调拨,首批先送五万石。”

“这五万石粮食,哪怕只是熬成稀粥,只要能让百姓看见希望,也能帮助大部分人度过这次危机。”

“虽然不可避免会有部分百姓因饥饿而亡,但朝廷也只能尽力至此了。”

詹徽在婉转地告诫朱怀,甚至恨不得直接把所有对策和盘托出。

朱怀自然洞悉詹徽的用心,这种方式虽可保全寿州多数百姓,稳定寿州府的局势,不至于引起民变,但也意味着必将有一部分百姓因饥饿丧命。

朱元璋闭目思考,而后睁开眼看向詹徽,笑道:“詹大人,既然说是来听取意见,怎么你自己倒说得更多了呢?哈哈。”

詹徽闻此不敢再多言,只好悄悄向朱怀递了个眼色,然而朱怀并未理会。

朱怀起身,请马三保搬来一张长桌,示意大家围过来。

他泰然自若地站立在长桌前端,如同一位卓越的领袖,手中拿着三个杯子,一一摆在桌面之上。

周围的人虽心中疑惑万分,却无人打扰朱怀。

朱怀首先拿起一个杯子,对众人说:“诸位大人请看,假设这个杯子代表朝廷太仓剩余的粮食。”

他又指向另外两个杯子接着说:“这两个杯子,我们暂时设定为寿州府的粮食小户和大户。”

朱元璋品咂了一下,看着朱怀胸有成竹的样子,不禁微微一笑,聚精会神地继续聆听。

朱怀用朱砂笔在三个杯子外围画了一个大圆圈,解释道:“这个大圆圈,我们可以称之为经济市场。”

朱元璋饶有兴趣地问道:“经济市场?”

朱怀点头,未做过多解释,他指向代表寿州府粮食小户和大户的杯子,道:“这两个,我们可以称它们为经济杠杆,而朝廷的太仓粮食,则是这个杠杆的支点。”

提及后世的经济学原理,朱元璋及一众官员皆是一头雾水。

朱怀并不在意他们是否理解,关键在于接下来的讲述:

“现在寿州府内的大户不愿出售粮食,而小户则在高价偷偷贩卖,情况就是这样。

如果我们的经济支点,即朝廷的太仓粮食,如果倾向于支持粮食小户,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

朱元璋思索片刻,推测道:“那么寿州府的所有粮食价格都会被哄抬至高位吧?”

朱怀赞赏地看了朱元璋一眼,肯定道:“没错,商人追逐利益,一旦小户市场的粮食供应增加,市场需求旺盛,最终结果便是整个寿州府的粮食价格急剧攀升。”

朱怀直言不讳地对朱元璋说:“如果经济杠杆偏向于寿州府的粮食小户,那么那些囤积粮食的大户商家就会被迫向小户市场靠拢。”

朱元璋点头,闭目深思。

朝廷若将二十万石粮食投放到寿州府,若这批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为了获取利润,小户商贩必定会出售手中的粮食。

当粮食价位被哄抬至一定高度,寿州府内那些巨贾富豪将无法抗拒释放粮食的压力!

这般丰厚的利益蛋糕,他们必然难以割舍!

朱元璋逐渐领悟其中玄机,眼中闪烁智慧之光,“请继续分析。”

朱怀应声,续言道:“您曾训示,商人虽遭人怨,唯利是图,无德于世,实则这背后皆源于朝廷的宏观调控之策。”

“宏观调控?”

詹徽皱起了眉头。

朱怀诠释道:“通俗来讲,即皇上对于商人群体的态度,既然他们已然被视为社会底层,那么道德、礼义及廉耻之心,在金钱面前便显得微不足道。”

“因此,寿州此次危局,亦可视作商贾群体对朝廷的一种无声抵抗。”

朱元璋眼神锐利:“真是胆识过人!”

朱怀淡然一笑:“这实属人之常情,当前首要之举并非愤慨,而是思考如何有效制胜他们!”

朱元璋用力拍案,赞赏道:“说得妙啊!”

这番表现,令傅友文心中暗惊不已。

傅友文心中嘀咕,皇上今天状态异常!

他悄悄打量了朱元璋与朱怀几眼,暗忖:这年轻人究竟是何方神圣?皇上竟然对他推崇备至,甚至超过了对皇孙朱允炆的公开赞誉。

朱怀泰然微笑,接着阐述:“趁乱大发横财者,绝非仅限于寿州府内的零散粮商,真正的豪门巨贾手中囤积的粮食必定惊人,纵使朝廷向他们借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