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这恐怕是天意(1 / 2)

大明皇宫内。

赵惠妃清晨返回寝殿,脸颊上犹残留着受宠后的红晕,引来后宫嫔妃们一片羡慕的目光。

回到寝殿后,赵惠妃提笔疾书,她祖籍徽州府寿州,写罢信件便对外吩咐:“立刻将此信交予娘家!”

赵惠妃乃至其背后的整个赵氏家族,未来的荣华富贵,完全寄托在赵檀儿这位女子身上。

提及自家这位侄女,赵惠妃不禁感到一阵头痛。

尽管她在家族长辈面前立下了豪言壮语,但她深知这位侄女心中的傲气有多么炽烈。

因此,赵惠妃在书信中再三恳切叮嘱,务必令那丫头表现得恭顺贤淑,哪怕是假装也得做出一副温婉大度的样子!

今天清晨,朱元璋在朝会结束后,心情复杂地返回了奉天殿。

蓝玉在哈密取得胜利,明朝已牢牢掌握了河西走廊的控制权,此事令朱元璋倍感欣慰。

然而,淮河两岸连日来的暴雨肆虐,导致数万顷农田被淹,且雨势尚未有停歇之意,朝廷必须紧急调拨大量资金赈济灾民。

此外,安南土司叛乱,沐王府方面急需朝廷援助粮食和兵力。

总而言之,朱元璋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财政匮乏。

作为一位体恤民生疾苦的好皇帝,朱元璋一直坚持轻徭薄赋,农业税征得极少。

同时,他又鄙视商人阶层,故而朝廷的商业税收亦是微乎其微。

这样一来,朝廷每年所征收的税额显得愈发捉襟见肘。

尽管朱元璋手握天下人生死大权,但在国家白银短缺的问题上,他也陷入了深深的忧虑。

陈洪得知这一消息后,瞅准时机前往东宫拜谒。

既然接受了朱允炆母子的恩惠,陈洪自然要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所在。

东宫之中,朱允炆母子彻夜未眠,眼圈泛红,焦急等待着皇宫传来的消息,直至天明朝会之际,他们终于收到了周骥的来信。

周骥向朱允炆母子详细禀报了当前形势。

朱允炆脸色逐渐暗淡下来,苦涩地看着吕氏,叹道:“娘,这恐怕是天意,上苍似乎特别眷顾大哥。”

“他不仅没受到皇爷爷的责罚,反而意外地让皇爷爷如此欢欣鼓舞。”

朱允炆低垂着头,深深吸了一口气,劝说道:“娘,我们还是罢手吧,如今尚有退路。”

“就算皇爷爷真的选择了大哥,只要他不知晓我们背后的手段,或许还会顾念旧情,放过我们。”

吕氏看着朱允炆,眼中满是责备之色,厉声道:“儿子,你太过天真了!”

“你以为我们可以轻易退出争夺吗?”

“孩子,面对困难不可轻易放弃!我们并未走到绝境!”

就在谈话间,陈洪走了过来,站在远处汇报。

吕氏赶忙起身迎过去,待陈洪讲述完后,又赠予他一些财物,打发他离开后,迅速走向情绪低落的朱允炆身边。

她满脸欣喜地说:“儿啊,机会来了。”

朱允炆神情茫然,问道:“娘,怎么了?”

吕氏兴奋地道:“你皇爷爷现在正为钱粮之事烦恼,你今日去学堂,可以与夫子们讨论如何助你皇爷爷筹集财富,这叫做为君分忧解难。”

“只要你皇爷爷知道你心中挂念国家,他定会十分欢喜。”

朱允炆有些木讷地道:“可是我不知该如何筹措财富。”

吕氏胸有成竹地道:“所以才要你去和夫子们商量,无论如何,只要你皇爷爷了解到你有这份心意就好!”

朱允炆用力点头:“孩儿明白了!多谢娘!”

吕氏轻轻抚摸着朱允炆的脸庞:“傻孩子,你是娘的心肝宝贝,是娘的一切,我们母子之间何须言谢?娘不为你打算还能为谁打算?别让娘失望,去吧。”

“好!”

朱允炆起身,向吕氏行礼,随后径直朝着学堂走去。

国子监的学堂内,朗朗读书声此起彼伏。

朱允炆负手徐徐步入。

远远地,黄子澄和齐泰两人前来迎接。

“臣等参见太孙殿下!”

这两位翰林学士对太孙朱允炆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与对待其他皇子时的严肃不同,此刻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

“允炆见过两位先生!”

礼毕,朱允炆躬身将两位行礼的学士扶起,诚挚地道:

“两位先生不必多礼,在此只有学生朱允炆,没有殿下之身份!”

这行为更是令两位书生内心感到温暖。

朱允炆亦非愚钝之人,深知无论身为皇孙或是未来储君,要实现宏图伟业,必然离不开群臣的支持与拥戴。

特别是在当前大明王朝在军事上对北元占据绝对优势的背景下,国家尤为重视内政修缮与民生建设之时,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