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九年前秘事,这便是我大孙子!(2 / 2)

的原因时,年仅八岁的朱雄煐竟一语中的,指出元朝败于暴政!

此等见解对于饱读诗书的儒生而言虽不稀奇,但对于一个孩童来说,能有如此洞察秋毫的见识,实在令刘三吾难以忘怀。

即使太孙已经离世,却丝毫不影响他在刘三吾心中的形象。

刘三吾感慨一番后,接着说:“除此之外,太孙朱允炆亦堪称优秀,只是……”

朱元璋示意他直言:“但说无妨,朕还没老到听不得实话的地步。”

刘三吾点头表示:“太孙朱允炆有时过于拘泥,过于墨守成规。”

换言之,就是缺乏主见,行事刻板,这样的评价刘三吾自然不敢在朱元璋面前直白说出。

朱元璋微微颔首,吩咐道:“朕明白了,你明日随朕前往秦淮河边乌衣巷第三家宅院,一同考察一个人的学问修养。”

“此事务必保密,不得向任何人提及。”

刘三吾连忙应承:“遵命!”

朱元璋挥手示意:“退下吧。”

朱怀端坐在书房内,陷入了深思。

面对已经成功改良的食盐,他犹豫是否仍应继续出售给转运司。

若转售给民间商人,他们是否会趁机哄抬物价,导致应天府盐市价格混乱呢?

一旦应天府盐价失序,朝廷追责之时,首先牵扯到的就会是他自己。

不行!

看来还是得卖给转运司!

然而,之前与转运司发生了冲突,老黄头狠狠教训了对方一顿。

老黄头与转运司并非同一系统,朱怀不能凡事都依赖老黄头来解决。

整个下午,他都在苦思冥想如何与转运司打交道,最终也构思出一套应对方案。

放下笔,朱怀又开始梳理自己的人脉资源。

底层人物他结识不少,而读书人一类的,则相对较少。

如今要在应天府立足,拓展并稳固关系网,乃至逐步晋升,结交文人无疑是借用“势”的最快途径!

拥有先王智慧的朱怀,在看待问题时更显高瞻远瞩,不再片面地看待儒生的好坏,而是学会在“权衡”与“驾驭”中深入思考,换句话说,朱怀的眼界和格局已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