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8章 出口和内需(1 / 4)

明末大寨主 渤海郡公 2562 字 5个月前

为什么铁路总公司很热衷于在珠三角、华北平原、长三角以及中原地区修建铁路,除了各种主干线外,各种密密麻麻的支线多的是。

部分地区,各种铁路支线甚至都是能够做到联通县一级,让铁路成为了当地的主要出行交通工具。

这一点在广东地区更为明显。

当年楚行重点关注的广东时期,大力发展交通,他疏通珠江流域的各大小河流,不过更多的还是主持修建了铁路,在他的任上,粤赣铁路、粤汉铁路先后动工并建成。

后来他又支持修建了广东省内的诸多支线,在人口密集,经济富裕的珠三角地区,甚至做到了县县通铁路的程度,在部分区域,甚至连城区外围的镇子都是有铁路连接。

有了楚行的支持,基本上是把铁路直接当成了公路来修了。

因此珠三角那边也是出现了一种非常密集的铁路网,这种铁路网和传统意义上的长途铁路线不同,相反绝大部分都是短途的单线铁路为主,同时也和后世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不是一个概念。

虽然这些铁路上运营的车辆,也都是车厢比较少的短途车辆,并每天都会有固定的班次,每天往返城市各处。

甚至在一些地皮昂贵的市中心,广州那边考虑到征用土地的巨大成本,已经是开始考虑着干脆挖隧道修铁路算了。

这些密集的短途铁路线,如果放在后世的话都可以说是轻轨/地铁,也可以统一称之为城市轨道交通了。

不过在当代的大乾,这些铁路网其实也算不上什么城市轨道交通,因为这些铁路网,虽然以连接城市为中心,但实际上更多的还是连接广州府城城区到周边的县镇。

乃是一种市中心到城郊的短途往返铁路网。

非要给它一个定义的话,说是‘城郊铁路’更为形象一些。

不仅仅是在珠三角一带,在其他地方,尤其是长三角的上海等周边地区也是如此,甚至在天津也有这种情况出现,只是规模没有广州那边大而已。

而导致城郊铁路大量出现,除了一开始陈立夫主政广东的时候,把这些短途的城郊铁路当成了城郊马车的代替者,同时也是为了扩大城市圈,降低货物人员运输的成本,以更好的发展地方经济外。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不可忽视的。

那就是人们的主观需求!

什么需求?

这年头稍微有点钱,有点身份地位的人都喜欢住在农村……

用更准确的描述就是:

权贵们喜欢住在乡下的大庄园里!

中上阶层则是住在城郊的富人区里!

这么多人住在城郊,自然是需要公共交通每天往来城郊和市区之间了。

大乾的权贵以及中产们,都往城外跑。

一方面是因为古老的传统:传统上除非是在城里任职的官员、经商等群体外,实际上更多的普通士绅们人家可不住城市里,而是待在乡下。

大乾帝国看似工业化了,但依旧还是一个传统的封建帝国,还保留着诸多传统的习惯。

权贵们依旧喜欢住在乡下或城郊的豪宅里头!

而中上阶层们,自然也是有样学样,对于他们来说乡下的豪宅建不起也住不起,毕竟没有个占地几十几百亩的宅子,几十个侍女仆人伺候着,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住在乡下!

所以他们基本都是住在城郊的部分富人聚集区。

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也并不是说因为传统。

传统这东西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

导致大乾的权贵以及中产们作出这种决策的最主要因为还是:这年头大城市的环境真不咋地!

如果说工业革命之前的古代城市,顶多就是脏乱差的话,那么到了大乾帝国这里就有些奇怪了。

由于大乾帝国极度重视城市卫生,所以但凡城市都不脏乱差。

表面看起来,其实都挺好的。

但是前提是你屏住呼吸,只要你忍不住了张嘴呼吸,然后就会闻见刺鼻的煤烟味!

现在是可是蒸汽机革命时期,几乎每一座城市都能看见工厂的烟囱,往天空喷洒着烟尘。

不仅仅是大量工厂、动力等使用的蒸汽机烧煤。

普通城市居民的生活燃料,现在大多也都是用煤,反正现在楚行都已经是有些后悔搞出来什么蜂窝煤了。

哪怕没有什么重污染工业的金陵城里,但是一整个城市的居民都在用煤炭生火做饭,那味道……

为了自己的小命以及皇室成员还有高级官员们的身体健康,楚行早几年就是在城郊修筑了一座度假园林,名为避寒,实际上一到秋冬空气不咋地的时候,他就往城外跑了!

工业勿扰以及生活用煤勿扰,这两者加起来,使得大乾很多中大型城市的上空都是灰蒙蒙的,充满了煤烟味,越是工业发达的城市,人口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