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1章 军备竞赛(1 / 4)

明末大寨主 渤海郡公 2707 字 5个月前

这句批示,大体上的意思就是朕已经知道了,你们陆军自己看着办,但是,别指望趁机想要更多的军费。

西征看似重要,但是还远远不到让大乾专门拨付大量战费的地步,顶多就是给个零头补贴一二,战费还是得需要陆军自己解决。

这也不是楚行不愿意给钱,而是最近两年大乾花钱如流水。

明明大乾的财政收入一年比一年多,但是奈何花的钱也是一年比一年多啊!

大乾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从来就没有听过,每年都要花掉一大批钱,然后河防、交通、工业扶持等,还有教育等等,每一方面都是要花大量的钱的,尤其是教育经费,自从宣平二十五年后,大乾开始大幅度提高基础教育经费。

其占据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上涨,从以往的百分之一,上涨到百分之三,然后是百分之五,现在已经是达到了百分之六了。

二十九年的教育经费,占据了财政开支的百分之六点五。

这可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字,因为大乾一年的财政支出预算,可是两个多亿呢,百分之六点五就是有一千多万元了。

而这些教育经费,大部分都是用来补贴各地筹办更多的官办学校,尤其是官办小学。

去年礼部方面已经是喊出了口号,要在未来十年内,要让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尽管这个适龄儿童,只局限于男孩子,哪怕是这个入学率只局限于小学六年制,但是要想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入学率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相当多的家庭,连一个孩子的读书费用都难以承担,同时当代绝大部分家庭都不止一个孩子,很多都是几兄弟的家庭,让所有家庭把家中的多数适龄男孩子送往学校就读,是非常困难的。

这就需要官府进一步降低小学的学费,对更多的优秀学生给予奖学金补贴,而这一部分的费用说实话非常庞大的,对各地的地方财政以及中央财政都是造成了非常重的负担。

这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大乾王朝自作自受,因为早期大乾王朝就是采取精英教育制度,刻意的太高学校老师的地位以及待遇,导致办学的成本相当高昂。

一个普通的资浅小学老师,他的年收入就可以达到一百多元,几乎是普通工人的五倍以上,如果是资深的小学老师,那么年收入更是可以达到两三百元,几乎是普通工人的十倍以上。

至于中学老师就更不用说了,年收入可以达到五百元以上,大学老师更是能够达到千元以上。

当然了,他们的收入高,那是因为他们当年的求学成本也高,没有这样的高收入他们根本无法填平早年求学时的高昂费用。

最终形成了一个高学费、高待遇的循环。

而这些办学成本,到最后部分会转嫁到学生身上,部分则是转嫁到官府财政上头。

但是即便如此,大乾王朝也依旧没有降低教师待遇的打算。

当年这种精英教育的时候,就已经是想到了会出现今天的结果,但是大乾礼部坚定执行这一策略,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控制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数量,让如今的社会能够消化接纳高素质人口,而不至于出现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才无法进入中上流社会,最后跑去造反的情况。

而大乾的教育政策,是楚行效仿后世诸国的教育制度而推行的,算是一种比较合理的社会分工筛选制度。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高中然后到大学,每一个阶段都会淘汰一部分人,最后能够读大学只有极少数人。

至于完全开放高等教育,那是别指望了,这不符合人类的社会结构和行为模式。

人们常说知识是无价的,但是这句话,其实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那就是知识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当被少数人所垄断的时候,它价值非常的高。

但是当所有人都掌握了,那么一毛不值。

真正要让全民上大学,其实简单的很,顶多就是开头几年花多一点钱,熬过了开头几年,培养了足够的老师,随便一间屋子,甚至空地里就能充当大学课堂。

对于大乾而言,普及大学教育并不会比普及小学教育困难多少。

但是!

掌握了社会主导权的权贵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把一群泥腿子**丝培养出来,让他们成为权贵子弟的竞争对手吗?

开什么国际玩笑!

不可能的事。

垄断的知识才具备价值。

再者,社会也是需要分工的,需要极少数的上层精英领导,需要一群既得利益阶层,更需要一大群被剥削阶层,总不能人人都去当官,没人去普通工人扫大街不是。

那么怎么进行社会分工呢?

论出身?

那样太低级了,容易造成动乱,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教育进行社会分工。

学历越低从事越低级的社会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