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5章 工业化和少年郎(2 / 4)

明末大寨主 渤海郡公 2801 字 5个月前

到三千万两银子。

这两家银行,虽然一家是嫡属于国企部的官办银行,一家是嫡属于王室资产科的王室银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实这两家银行,都是典型的政策性银行,他们的这些大动作,要是背后没有官方力量的推动,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三千万两银子的专项工业扶持贷款资金,这只是一个开头而已!

四月中旬,大乾周刊江南版,刊登了江南道道员陈文起在视察上海工业区时,接见了上海一百多名工业界的代表们,会议上,他说江南道将会积极响应大王号召,推动江南工业化进程,并希望江南道的工业界能够做好配合。

会议刚结束,江南道就是宣布,将会有江南道财政、松江府财政、上海特设县财政一共三级财政共同出资,预计投资百万两银子建设上海特设县的‘上海第二工业区’,准备打造第二个超大型工业区,再创奇迹!

面对江南道三级财政共同出资百万两银子,而且上海特设县县财政就是单独出资八十万两银子打造第二工业区的行为,其他地方的官员们,听了都是羡慕嫉妒恨:真有钱!

上海那边搞第二工业区,一共是百万两银子的投资,但是人家上海特设县自己就出了八十万两银子,松江府财政和江南道财政,分摊剩下的二十万两银子,至于中央财政,一毛钱没出!

这可是八十万两银子啊,不是一万两万啊!

要知道,这年头大部分以农业为主的府,哪怕是鱼米之乡的上等府,一年的税收也就几十万两银子而已,而且这还是上等府,至于下等府,少于十万两银子都很正常,比如西南或者西北的偏僻地方的府,一年的税收顶多就几万两银子而已。

上海特设县,在整个王朝范围内都是相当特殊的,基本上找不到第二个类似的地方,说真的,其实大乾针对上海地区的扶持,其实也就是早几年投了一点点钱,然后又是给了个通商港口的政策,剩下的,基本都是他们自己发展起来的。

然而国家如今开放的通商港口,海外领地不说了,只说本土,就有足足十二个之多,但是为什么其他的通商港口不能和上海那样发展的那么迅速,这自然是因为其他地方的地理以及其他方面的优势不如上海。

人家上海背靠一整个直隶,还是位于长江出海口,又是大乾海岸线的中部,地理和交通优势是其他地方所无法比拟的。

就连早些年风头也很强劲的广州,如今也是比不上上海了。

当然了,这也和广州那边搞扁平化发展有关系,广州那边的工业区规模虽然也大,但是很多中小企业其实并不是在工业区里头,甚至都不是在广州城里,而是在附近的周边地区,比如佛山等地,整个环珠三角地区,其实都有工厂存在。

看上去分散了,但是实话说,从带动地方经济,让民众更加富裕这一点来说,其实广州那边办的更好一些。

而上海这边,则是集中在工业区搞,几乎是把整个松江府,乃至江南的工业力量都是给吸引力过来,虹吸效应太厉害了。

所以也就导致了这样的场面,上海特设县富得流油,但是隔壁的松江府其他几个县,依旧是普通的农业县,基本没啥工业。

而广州府下属的各县,发展的则是比较平均。

这是两个地方发展地方经济的措施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

当然了,即便是广州府整个的经济力量加起来,还是无法和一个上海特设县相比的,上海的优势实在是太大了。

人家一个特设县,就可以出资八十万两银子,用来发展第二工业区,这个资金,放在其他地方,别说是一个县了,那些上等府都不可能,甚至连大部分省其实都是拿不出来的。

上海特设县有钱,这地方财政里的钱又不用上缴国库,而拿来当官员的福利发下去,恐怕刚上任没多久的上海特设县的县令冯文灿立马就得进监狱。

这么多财政盈余,总不能放在银行里啊,又不能赚利息,还不如直接进行投入进行基础建设呢。

第二工业区,也是这种大背景之下的产物,这第二工业区,严格上来说,算是原来的上海工业区的一个扩张,相隔的距离不算远,而占地面积更大。

官方投资的钱,主要是用来收购土地、平衡土地,建设道路、建设码头、建设厂房等基础设施,而把这些基础设施搞好了,再加上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其他各种优势,不愁没有商人投资设厂。

人家上海搞工业,那都是有经验的,只要商人来投资建成,那基本都是一条龙服务。

厂房都不用商人来建,工业区里早就有建设好的厂房,购置机械设备也简单,上海一大票公司,干什么的都有,只要帝国能够生产的机械,在上海基本都能够买到。

招聘人才同样容易,上海作为国内最大的工商业汇集地,各种企业多,来这里工作的技术人才也多,甚至连帝国第二所官办技术学校,就是设立在上海,再不济你也可以挖其他企业的墙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