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楚行在此时改变主意了,将进攻的目标设置为朝廷的这支数百人的先锋,而不是进攻官兵的主力。
是因为楚行发现,这支朝廷官兵表现的颇为精悍。
从他的排兵布阵,以及士兵所表现出来的精气神来看。一看就是懂打仗的,压根就不是叶文豪那种样子货。任凭他们过河,后面他们如果支撑住了,后面的战事会非常的艰难。
自己一面要面对这几百人的精锐,还要面对源源不断过河的明军,那可是上万人,别管对面有多少精锐,多少青壮,楚行都没有底气。
因为他比谁都清楚,救民军这三千人,可是有着极大的水分的,素质较好的士兵,也就一千多,此外还有一些是朝廷官兵的俘虏,经受过改造之后加入救民军的,剩下的就是一水的老百姓,这些老百姓到目前为止,只是思想改造还算是可以,正规的军事训练就没有多少。
在楚行眼中,打起仗来,这帮人唯一的作用可能就是喊两嗓子,吓唬吓唬对手。
真的指望他们上去,凭借一腔热血,给朝廷官兵拼命,倒不是不可以,但是战损太大了。他们才刚刚加入救民军,就让他们有巨大的牺牲,这对于救民军在民间的影响力,会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此外,可能就是这群人的体力已经被锻炼出来了,逃跑的时候可能跑的快一些。
楚行之所以带着这些新兵,是希望将官兵挡在巨洋河对面,利用精锐兵力与明军对峙,让他们见识见识大场面,同时在对峙期间,让他们在战场上得到一个磨练,通过战争使他们变成老兵。
这一次真的是朝廷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如果叶文豪和武之文给他半年,不,三个月,他就敢拉着三千人跟朝廷八千人硬碰硬。
救民军开始备战时,明军的先遣小队已经开始驱赶百姓,沿着薛家桥过河了。因为驱赶了百姓,没有任何阻碍,这帮人过河的速度非常快。
官兵是极其无情的,那些百姓被驱赶的鸡飞狗跳,掉入河中,他们连看一眼都懒得看。
此时,楚行也朝着孙玉秀点点头。
下一刻,孙玉秀就领着精锐小队冲了出去。
不一会儿,在明军的视线之中,就有一队人马,大概二三十人的样子,正朝着桥头急速奔跑。
楚行打算让这支小部队,营造一种假象,那就是这支部队是来打探敌情的。
之前救民军击败的明军队伍之中,有一支来自于辽东,其中有大量的哨探夜不收被俘虏。楚行坚信,对面的军官既然表现出如此良好的战术素养,那么他肯定认识夜不收的装束。
只要他们看到大量的哨探夜不收出现在战场,他们肯定会下意识的以为,这是自己派遣的斥候来侦查地形。
到时候就可以忽略隐匿在丘陵之后的救民军主力。
如果对面的千户知道,楚行明明在军力上碾压他,还套路他,肯定会忍不住骂他一句套路狗的。
因为都穿着哨探夜不收的制服,而夜不收在明军的潜意识里,就是最强地表战力的代表,这群就救民军很明显引起了官兵的骚乱,领队的百户直接大喊一声结阵,显然对于夜不收的战斗力有一定的了解。
而明军的反应也很快,几乎只是一眨眼的功夫,便从突进阵型转换为防御阵型。
而孙玉秀也不会傻乎乎的领着一帮斥候冲上去拼命。
孙玉秀像模像样的拿出了纸笔,记录了明军的动向,然后从怀里掏出鸽子,放了出去。
此时,看见鸽子起飞的明军,也开始迅速行动起来。
只见统兵的中年千户官和身边儿的亲信说了几句之后,很快便有塘马往回狂奔,传递军情。
显然此地,出现救民军斥候这件事情,他是要禀告后方的主力部队的。
因为这里出现了救民军的斥候,就意味着救民军距离此地并不算远,极有可能就在后方二三里地,随时都可能占据薛家桥。
时间不等人,他虽然自信自己这几百兵力可以对抗救民军,但是救民军毕竟有好几千人,还是大部队吃掉他们更加的稳妥。
派出塘马之后,他立刻下令士兵过桥,生怕迟则生变。
而那些官兵也在不断催促的队伍,因为石桥虽然稳固,但是可以通行的人并不是很多,速度非常慢,而且整个队伍也无法保持之前的阵型,变得有些乱糟糟的。
对此,楚行兵不着急,他巴不得明军慢一些。
因为速度越慢,越可以消耗士兵的耐性,到时候等士兵黑压压一片拥挤在桥上的时候,直接率众冲过去,他们的退路只有一条。
到时候就会发生踩踏事件。
这叫什么?
这叫乌合之众,是心理学效应。只要有一个人崩溃,就会带动所有人崩溃。
楚行愿意做那跟压死骆驼的稻草。
但是明军真的不是废物,他们在过桥了一百